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孤独的鲁迅

http://www.CRNTT.com   2011-09-08 13:32:46  


  中评社北京9月8日讯/在成功学大行其道的年代里,鲁迅似乎已经淡出我们的视野。但当我们在欣喜于经济高速发展的时候,翻出鲁迅来读,却依然有现实感,有共鸣,这是因为社会的繁荣背后,鲁迅那代人提出的历史命题,直到今天我们都尚未跨越,仍未解决……

  夏日午后,风雨欲来,并不明澈的天光从玻璃天顶照射下来。

  鲁迅的面容——中国新兴木刻运动80周年暨鲁迅诞辰130周年纪念特展正在浙江美术馆进行。展览大厅的墙面被印满各种鲁迅头像的大幅背板包围。那一墙的头像或明或暗、忽远忽近、似怒非笑。

  有游人端起相机,对准这一幅,放下,又转向那一格,却始终不曾按下快门。忽然,他抬起镜头:人迹稀少的二楼走廊上,一排赤橙黄绿的展板,每一块上,都是横眉下,一只冷眼,从大厅深处投来峻峭的目光。

鲁迅是孤独的。

  在展厅间穿行浏览,满墙满壁的作品,除了“文革”中那几张加了工农形象的宣传画外,涉及鲁迅的画作和影像,大约总是他孤零零的面容,被置在纸中央,或是“抽小烟冷冷看人的样子”,定格在时空里。

  他怎么会孤独呢?当他从《故乡》向人们指出路的所在,写《阿Q正传》揭开国人的“乏相”,《呐喊》着给你看中国儿女们灰色人生的时候,他周围有梁启超鼓吹立宪,有孙中山订立主义,有陈独秀创建政党。那不是一个万马齐喑的年代,在回答历史命题的答卷上,也不止印着他这一张“横眉冷对千夫指”的面容。而他身后被孤零零地供奉在历史上、课文里,却恰恰“是革命政治的需要,是一种很大的误读,”从“文革”那个年代走过来的学者尹鸿,评价鲁迅被塑造成“文化旗手”和“革命斗士”的形象时感慨,“这些侧面估计连鲁迅自己都没有意识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