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 
妄谈孝道,是北大的堕落

http://www.CRNTT.com   2011-10-14 11:03:34  


 
  其实道德饥渴症几乎在任何历史时期都存在,只是程度可能有所不同而已。原因就在于,道德本来就是法律底线基础上的更高要求,它内在地就有一种追求尽善尽美的倾向。用康德老人的话说,道德是这样一种东西,“人们越是经常持久地对之凝神思索,它就越是使内心充满常新而日增的惊奇和敬畏”。因此,以道德的眼光去关照现实的世界,从来就不会觉得满意;觉得或假装觉得满意的,从来都只是那些企图用良好的社会道德状况去标榜自己功德的人。

  人类社会就是在这种从不间断的道德饥渴状态中走过来的,以前是,今后也仍然会是。这是由不完善的人组成的不完善的社会永远不可能改变的现实。而且,正如英国著名法理学家哈特所指出的,人类历史上,从来就没有哪个社会是因为道德严重败坏而崩溃的;真正造成社会崩溃的,是制度。所以,过分的道德饥渴症,是完全不必要的。

  当然,这不是说我们不需要寻求改进我们的道德状态。毕竟,制度经济学告诉我们,良好的道德状态有助于大幅降低一个社会的交易成本,从而促进社会的产出和福利的提高。

  改进当前社会的道德状况,应该把握的原则很多,但是有两条至关紧要,必须首先牢牢把握:

  第一条是,不能仅仅在道德领域内寻求道德问题的解决方案。康德认为,“一个民族良好道德的形成首先就要期待于良好的国家体制。”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而认为,道德属于社会意识形态范畴,不仅取决于同属上层建筑的政治法律制度、组织和设施等,而且与后者共同取决于经济基础。因此,要想解决道德问题,一定得从政治、经济制度等更宽广、更根本的领域着眼。

  第二条是,必须发挥好政府的作用。一方面,政府自身必须带头改进道德。因为首先,政府作为公共权力的受托者,一举一动对公众权利的影响巨大,仅仅依靠法律制约,总有力所未逮之处,必须有足够的道德感对“幽暗之恶”予以自制。其次,为政者的道德状况是影响普通民众道德水平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在我们这样一个有着超长期“君师合一”传统的国度里。

  另一方面,政府要尽量克制对普通公众提出道德要求的冲动。政府本质上是强制力的合法垄断者,政府跳出来对普通公众提本质上是非强制的道德要求,总不免让人产生被强制的感觉,不仅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容易激起反感。特别是在当前民众对一些官员道德水平持严重怀疑态度的情况下,人们更容易对政府的道德倡导产生逆反心理。

  总而言之,我们真正应该饥渴的,不是道德,而是制度;尤其需要着力的,不是倡导道德改进,而是推动制度变革。首先必须提高道德水准的,不是普通民众,而是大人先生、各界精英们。假如做不到这些,那么我们社会的道德状况就不可能改善,我们的道德饥渴症就是无药可救的。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