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 | |
金岩石:从欧债危机看中国股市的机会 | |
http://www.CRNTT.com 2011-11-06 09:35:03 |
股票市场的核心价值是交易价值,交易价值的两大支柱是情绪和货币,或者说,是信心加资金。如果说,当前市场情绪面的“过度恐慌”主要来自于外部,则股市资金面的“过度从紧”来自于本土的货币政策。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简而言之就是“两场+两手”:市场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官场有一只“闲不住的手”。今年以来,“闲不住的手”一反常态,广义货币即M2的增长速度直线下降,从年初的19%下降到9月的13%,而2009年的M2增速连续两个月保持在29%以上,对比之下则是巨大的落差。若把比较的区间延长到30年,中国的广义货币增速是年均24%左右。许多人惊叹中国高速增长的奇迹,其实,持续多年的高增长之谜,就是超额货币驱动的经济增长模式。经济学研究的财富主题就是选择及其结果,政策是决策者的选择,任何选择都会有结果,多数结果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这就是经济规律。多年来,中国最常见的经济现象是:“闲不住的手”做出选择,会由“看不见的手”主导结果;“看不见的手”做出选择,也会由“闲不住的手”主导结果。欧洲债务危机诱发的过度恐慌是市场的选择,货币政策执行的过度从紧是政策的选择,两个“过度”共同主导了近期股市的悲观预期,股指破位下跌因此再度形成情绪性底部。 基于两个“过度”的判断来分析未来的经济走势,前景应该是较为乐观而非悲观。回首过去几十年,欧洲经济每一次较大规模的危机都是通过经济的一体化而走向了繁荣:欧盟的形成是一体化的商品交易市场,带来了8至10年的经济繁荣;欧元是一体化的货币,带来了8至10年的经济繁荣,如今欧洲危机再度发生,欧盟若能从欧洲稳定基金的救助升级为相对统一的欧洲债务财政,结果将会如何呢?答案肯定不是欧洲危机的加深,而是经济复苏的开始。 在中国,过度从紧的货币政策也到进入到适度放松的阶段了。通货膨胀的消费物价指数(CPI)一旦有改善的迹象,货币政策必然适度放松,股市的情绪性底部一旦形成,政策松动的信号就会迅速点燃市场的乐观情绪。在未来的2至3个月内,银行的存款准备金比率只需下调1%~2%,市场情绪就会发生逆转。 那么,股市目前的状态如何呢?为什么说市场的情绪性底部已经形成了呢?因为:沪深300的总体分红率再度超过银行定期存款利率,股市的平均市盈率已经突破历史最低点,新股上市后的破发率再度超过30%,持续低迷的交易量再度呈现绝望系数。所以,市场不缺资金,只缺信心。乐观期待经济复苏,耐心等待政策松动,积极捕捉投资机会,这才是现在应有的选择。而近期逐步回暖的市场,似乎正在验证着这一点。 |
【 第1页 第2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