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南怀瑾:文人到过四川,一生无憾

http://www.CRNTT.com   2011-11-09 15:23:40  


 
  我很想念灌县灵岩寺

  问:您是什么时候到灵岩寺的?

  南: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我在山上经传西法师介绍认识了我的老师袁焕仙。

  问:当时灌县离成都有点远,您是怎么去灌县的?

  南:坐车,有一条马路,也有汽车,不过路太烂了,坑坑洼洼的,跑得慢,票价记不得了。当时在四川大后方流行一首诗,根据古诗改编的。原诗是“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经过四川人一改,就成了“一去二三里,抛锚四五回。前行六七步,八九十人推”。

  问:当时灵岩寺的住持是传西法师。

  南:传西法师是我的老朋友,我在灵岩寺学佛。他那时还是华西大学的教授,讲的内容是《爱的哲学》,轰动一时啊。那时灵岩山住的都是什么人?钱穆、冯友兰、李源澄、王恩洋、郭本道、曾子玉、程天放……李源澄在灵岩寺的下院铁佛寺办有一个书院,学生、老师都是他一个人,“艰苦卓绝,始终不退”。

  燕京大学教授郭本道当时把燕京大学图书馆的全套线装《道藏》搬到这里,不带过来不行啊,就会被日本人拿走。原来我看不到,这次看到了,平时我们哪有机会看到那么多书啊!

  问:冯友兰也在山上?

  南:冯友兰先生也在山上住了三个月,读了《指月录》,他下山以后去教书了,在重庆出版了《新原人》。

  问:当时灵岩山上真是名流汇集啊。

  南:灵岩寺本来是个小庙,抗战时期,一群避难的文化界朋友都来到这里,他们都是传西法师的朋友。灵岩山不住和尚,却住了一批文化人,老实讲啊,包括冯友兰、钱穆、袁老师、贾题韬啊,都欠传西法师的情。我们吃他,住他,被他供养,我们也笑他,专门供养我们这一群文人。传西法师说,不管啦。他还非得要供养。我们四十年代在灵岩寺住的那一段,有感情啊!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