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张海林:未来十年是改革垄断利益攻坚期

http://www.CRNTT.com   2011-12-30 09:50:42  


 
  日报:现在很多人认为中国的发展速度过快以至于影响发展质量,你认为呢?

  张汉林:我认为我们现在年均GDP 9%以上的增速是合适的。首先,中国的人口庞大,不能简单拿去和美国、日本比。其次,中国在高度全球化背景下的加速发展。可以充分利用全球的市场资源来发展。我认为中国的GDP连续二十年9%到10%的增速,才是合适的。现在的十年或者三十年最大的受益者,受益地区是东部少数的国有企业和集团,但是中国西部东北部地区,人口地域面积等没有充分配置。

  中国的前三十年仅仅实现了两个对外开放,第一个是东南沿海地区的,第二个是制造业的开放。中国的服务业和农业对外开放程度还远远不够,我的信心来源于此。中国发展的动力来源于地区发展的不平衡、产业发展的不平衡,这个任何国家都不具备。在中国,我们永远担心经济过热,其他发达国家永远担心经济不增长。

  东北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增长潜力,起码还需要二十年的投资和出口拉动。我们要承认,中国经济出现了高度发展的不平衡。在这个背景下,你要不要实现全国一刀切的贸易政策、投资政策等,这个时候就要反省东中西部的产业布局和投资政策。

  坚定支持大部制

  日报:有人把高铁的发展模式看作是中国新时期发展的一个缩影,甚至是“中国模式”的缩影,这种发展模式会持续吗?

  张汉林:我认为高铁和“高铁模式”不要联系起来,高铁运行中出的问题,不能总结为中国发展模式出了问题,“高铁模式”也不代表“中国模式”,这是两个概念。高铁需要继续发展,问题的核心出在现有铁路管理模式上。铁路运输的产业模式是失败的,因为铁道部就是大公司和利益集团。

  片面地将高铁的运营出现问题,放大为中国模式出现问题,就会让人误解。我认为“中国模式”不是出了问题,而是发展得远远不够,比如解决医疗保障的问题,如果你有15万亿元,就安全可以拿出5万亿元来解决。

  日报:高铁事故只是一个例子,现在中国面临很多新的挑战与改革的阻力,很多人甚至对改革的预期是悲观的,你认为下一步改革的重点和突破口在哪里?

  张汉林:中国虽然经济发展不平衡,但是有几个最基本的东西不能否定。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根本目标不能动摇,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不能动摇。停步或者原地踏步或者倒退,只能让事情更复杂和被动。

  其实是改革开放不够,而不是过头了。医疗教育资源领域的问题,就在于此。融入贸易的全球化在短期内对中国收入分配会产生负面影响,但是长期内是好的,而金融的全球化也是这样。如果不深化改革,负面将是长期的。

  最可悲的问题是,改革开放三十年,入世十年, 我们对内对外没有形成良性循环互动的传导机制。我坚定支持大部制,这个大部制不是缺乏协调扭曲的大部制。比如说,陆海空应该一体化,今后的管道运输会很糟糕,因为大多数管道运输在中石油那儿。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