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东西方危机应对的异质思维

http://www.CRNTT.com   2012-02-22 11:03:18  


瑞穗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图片来源:新浪财经梁斌摄)
  中评社北京2月22日讯/“欧美决策层注重先解决最深层矛盾,中国更加注重在增长中解决矛盾,尽管经济增长强劲,但结构性问题更加突出”。财新网今日登出瑞穗证劵亚洲公司董事总经理,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博士的评论文章“东西方危机应对的异质思维”,详文见后:

  去年年底的时候,很多市场人士都担忧今年全球是否会出现二次探底?欧元区是否会解体?中国热钱的流出是否会成为制约经济和货币政策的常态?中国是否可以避免硬着陆?
 
  进入2012年已经1月有余,从近期公布的经济数据来看,无论是海外,还是国内,经济运行都明显好于预期。欧元区内部财政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德国经济表现尤为强劲;美国的房地产、消费,以及就业市场均出现明显改善。而中国,伴随着松动政策效果显现和传统春节的节日效应,内需保持旺盛,硬着陆的风险也在降低。
 
  当然,尽管国内外经济都在向好的方向运转,但是,回顾过去不难发现,东西方在应对危机的哲学方面却有着很深刻的不同之处。
 
  欧美决策层往往注重先解决最深层矛盾,特别是德国,始终将欧元区财政框架重塑、债务国缩减赤字作为获得援助的必要内容。然而,如此苛刻的条件,某种程度上也加剧了欧债危机的恶化。经济下滑,甚至衰退成为了改革必须承受之痛。
 
  中国往往更加注重在增长中解决矛盾,先易后难。尽管经济增长强劲,但结构性问题矛盾更加突出。
 
  可见,这两种应对方式都各有长处和短处,可以相互借鉴,也应避免过度而走向极端。笔者认为,一旦中国硬着陆风险降低,进行结构性改革的时机便已经成熟。
 
  ■ 经历财政重塑痛苦之余,欧洲经济有转好趋势
 
  欧元区的整体债务情况为87%左右,远好于美国的100%,以及日本的233%。并且欧元区没有贸易顺差,靠内部无需通过海外救助便可以化解危机。但为何欧债问题越演越烈?关键就在于欧元区是货币同盟而非财政同盟这一内生缺陷。
 
  根据《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规定,各国财政必须协调一致,将财政赤字率控制在3%以内,国债负担率控制在60%以内,并且加入欧元区的国家需要经过一定时间考察。
 
  然而,即便存在此规定,依旧“鱼龙混杂”,希腊通过数据造假进了欧元区。而一旦进入,其财政问题引发的危机却需要整个欧元区去救助,否则欧元区可能面临解体。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