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 | |
中国经济:求解“不平衡”的关键议题 | |
http://www.CRNTT.com 2012-03-06 09:12:17 |
财经国家周刊发表澳新银行大中华区经济研究总监刘利刚文章表示,过去10年中国经济的再度腾飞毫无疑问归功于改革。到2011年年底,中国经济总量已超越日本跃居全球第二位,中国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的优秀表现也让世界侧目。10年间中国历经了加入WTO人民币两度汇改国企和金融体制改革等,这些改革举措互相贯穿,互为支撑,成为中国经济腾飞的重要体制保障。 具体来看,加入 WTO的关键举措使中国更迅速地融入世界,为国内大量剩余劳动力创造了就业渠道,由此形成的大规模贸易顺差,也促发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与其同步,国有银行用产权多元化来大规模清理坏账充实资本金后,对国民经济形成了强有力的信贷支持,此后其进入股市融资,大幅推升了中国股市的规模,并成为股市发展的稳定器。 文章指出,过去10年的改革取得了关键性成果,同时也难以避免地产生新的“不平衡”。这些“不平衡”包括:投资与消费之间的不平衡分配体制的失衡以及地区之间综合发展的不平衡现象。解决这些不平衡,需要进一步推动着力系统性改革。 以投资与消费之间的不平衡为例,在过去的10年内,投资占GDP的比重已从21世纪初的40%左右上升至今年接近50%的水平,而消费占GDP的比重则下滑至40%以下,而10年前,这一比重则大约为45%。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过高的投资率因为诸多瓶颈已不可持续,并可能成为银行系统新一轮呆坏帐源头。 不可否认,尽管中国金融体制改革在过去的10年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金融机构的财务与运营实力也得到了迅速增强,而政府—金融机构—国有企业之间融资铁三角关系的存在,事实上也会造成金融资源分配的不平衡,其负面效应不容忽视。 国有企业优势的加重,造成了银行资源向其集中。利率的管制也造成实际利率过低,某种程度上引发地方政府和国企的投资增大。在这样的金融资源配置“不平衡”中,中小企业多少出现了“被边缘化”的状态。与此同时,轻重工业之间的失衡风险也愈加明显,并造成对于资源的过度依赖。 |
【 第1页 第2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