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民众福祉才是改革终极目标

http://www.CRNTT.com   2012-03-07 08:29:32  


  中评社北京3月7日讯/当一个社会存在的各种矛盾不断激化的时候,尝试一种新的制度安排,一种新的社会秩序,否定和替代旧有秩序就有了内在的动力。人类历史上各个阶段中出现的改革思潮和举措,都具有这一根本特性。但是变革自身永远不是目的,而是手段。

  上海证券报发表上海大学国际工商与管理学院李翔博士文章表示,被历史证明是成功的改革,无不站在大多数人的一侧,能为绝大多数人带来收益,并最终推动社会的进步。只有让最广大的民众获得实质性的收益,社会才可能长治久安。邓小平推动的改革开放,无疑抓住了改善人民大众利益这一核心命题。唯有人民大众的生活水平得到实质性改善,改革的阻力才有可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化解,改革也才能得到最有力的支持。回顾中国30余年来渐进式改革推动的进程,也一再证明了这一点。每一次遭遇瓶颈,需要作出关键性抉择闯关之时,坚持以广大民众利益为出发点,可以确保中国的改革的航船驶向正确的航向而不致陷入迷途。

  文章认为,今天,中国的改革已进入了“深水区”。各种社会问题的表面化和若隐若现的中等收入国家陷阱,成了中国下一步发展挥之不去的隐忧。无可否认,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成就举世公认。数以亿计的人口摆脱了绝对贫困的桎梏,经济总量达到了世界第二的水平。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改写了世界的经济地图。但是,近几年中国经济社会所出现的一些趋势,却为下一阶段的国家发展轨迹埋下了许多隐忧。首先是国企在中国经济中所占的比重有着与经济增速不成匹配的增速,发展速度很快,聚集的社会资源众多,却对社会缺乏回馈机制。尽管开放垄断行业,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吹风不断,但是民营企业还是在经济寒冬中感受着阵阵寒风。国人常说的“大河流水小河满”的逻辑,在当下的中国却不那么灵光了。国富怎么样带来民强,大多数人的利益目标怎么样能不被部门利益的考虑所替代,成了国人苦思的问题。假使中国以高能耗,高出口为基础的高速经济增长成果却没能被大多数的居民分享,这种资源和社会成果分配不均的情况,将使社会各个阶层的矛盾进一步表象化和尖锐化。

  对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而言,为了避免落入中等收入的陷阱,改变当前社会财富分配严重失衡现状,让最广大的各阶层民众一起分享中国经济的发展成果,是中国改革必须坚守唯一正确方向。实现最广大的民众的根本利益,对于刺激内需,改善民生,增进社会和谐都是不可或缺的前提。只有如此,经济改革才可能获取最广泛的民众支持,下一步深化改革的诸多措施才会有效地推行下去,将中国未来的发展置于正确的轨道之上。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