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香港特首选举怎成“猪狼之争”

http://www.CRNTT.com   2012-03-25 08:31:03  


  
但香港政坛的现实却只能“猪狼择一” 
 
  “泛民”候选人何俊仁陪太子读书

  在本次香港特首选举中,除唐英年和梁振英外,拥有足够选委提名的候选人其实还有一位,就是“泛民”阵营的民主党候选人何俊仁。由于泛民阵营通常与政府唱反调,在只有1200名特定选委投票的特首选举中,注定不会成为多数,大约只能拥有两百余票。

  然而,也许令人意外的是,在各大媒体和学术机构进行的民意调查中,何俊仁的支持率也远远不如梁、唐二人——长期徘徊在10%左右,甚至在个位数。直到最近唐英年因各种丑闻民望急剧下跌之后,何俊仁的支持率才稍微接近唐英年,但还不足以超过。

  令泛民阵营更感到尴尬的,是以“民众不会选择注定败选的候选人”来解释何俊仁的民望低迷也没有说服力。在港大民调“出任特首的适合程度”评分上,何俊仁同样长期低于梁振英、唐英年,直到最近唐英年连出几个重大负面后,何俊仁的评分才略超唐英年,但仍远低于梁振英。在3月16日的电视辩论中,何俊仁以其律师身份的高超辩才指责选举不民主,效果也无明显改观。如何理解这种香港人“不爱民主派”的现象? 
 
  “公务员治港”传统根深蒂固

  答案在于,香港具有根深蒂固的“公务员治港”传统。自殖民地年代开始,香港政策的形成和制定一向就掌握在公务员手中,各个政策部门的首长由公务员中的精英---“AO”(administrative officer即政务官)出任,掌握了拟定政策的大权,直至2002年7月引进高官问责制,但仍由当时的公务员翘楚出任问责高官。而在资深技术官僚曾荫权接替董建华担任行政长官之后,更被广泛认为出现了“公务员治港”回潮,政党政治难以推进。

  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这种在英式文官制度影响下建立、却又不受政党政治干预的香港公务员制度在过去数十年来运转得非常良好,政策的执行也非常稳定。受过良好教育,被普遍认为素质优秀,奉行政治中立的高级公务员在民众间的声望向来很高。在本次特首选举中,除去唐、梁二人外,一度被传出有意参选的无党派资深政务官员范徐丽泰、叶刘淑仪在民调中,也都均有较高的民望。远胜民主党的参选人。2007年上一届的特首选举中,老牌技术官僚曾荫权更是以高达七成五的民望,大胜只有两成不到支持率的泛民政党参选人梁家杰。

  正因如此,选举委员会的意向与民意调查的结果表现出了一致性。虽然香港民众普遍不满选举委员会的代表性不足,但选出才智占优、贤能的特首才是第一位的,香港民众并不特别在乎候选人是否充分坚持民主立场。
 
  港人不愿驻港机构干预过多,但候选人终须得到中央支持

  自殖民地时代以来,香港有着浓厚的自治传统。在“一国两制”的框架下,基本法规定了“港人治港”,对于香港人来说,这是让他们格外珍视的价值。在这一点上,泛民对自治的坚守通常比建制派要强得多。由于在特区的许多事务、乃至特首选举中,香港人都看到中联办的身影,而唐、梁等建制派往往在这种时候选择不表态,这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港人的不满。

  然而,随着内地与香港经贸关系的逐步深入,香港民众和工商人士都十分清楚,香港未来的发展是离不开内地的,所以必须处理好与内地的关系。于是,务实地选择一个中央支持的建制派候选人,成为选委和民众的自觉。

  许多香港网友对候选人的分析评论中,往往就有“因何俊仁无法得中央认可,故没有被纳入比较之列”之类的说法。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