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城镇化要避免四种失衡

http://www.CRNTT.com   2012-04-19 08:40:48  


  中评社北京4月19日讯/城镇化是中国经济发展最大的潜在内需与持久的增长动力。据预测,未来10年,每年新增城镇人口将达到2000多万人,每年需要商品房至少是6亿平方米以上。城镇化推动了对基础设施、住宅、耐用消耗品、汽车等的需求,这是中国转型靠内需拉动经济成长的一个根本动力。

  经济参考报发表全国人大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经济学家辜胜阻文章表示,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必须建立在实体经济的坚实基础上,以产业为支撑,实现城镇化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以及信息化的“四化”协调发展。城镇化一方面要同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相协调发展;另一方面要利用信息化的成果。城镇化与工业化、与制造业由大向强转变相协调,要建立在以制造业为基础的实体经济基础上,防止“产业空心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相协调,通过现代化释放更多劳动力;与信息化相协调,在城镇化进程中通过智慧城市来提高城镇化质量和获取城镇化发展红利。

  文章认为,实现城镇化可持续健康发展需要警惕四种偏向与失衡:

  第一,要避免过度依赖“土地红利”,使过高地价推高房价,形成城市房地产过度泡沫的局面。据财政部统计,2011年地方政府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超过3万亿元,相当于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80%以上。城市政府的土地财政推高了房价,加剧了房地产的泡沫化。有研究表明,土地城镇化大大超前于人口城镇化。

  第二,要避免过度依赖超级城市和特大城市,避免人口过度集中于大城市造成的“大城市病”。中国城镇化在高速发展的进程中,涌现出一批超级城市和特大城市,“大城市病”开始显现。据调查,中国百万人以上的50座主要城市,居民平均单行上班时间要花近40分钟。交通拥堵、空气污染、用水紧缺等众多“大城市病”表明城镇化发展过程存在着不可持续的风险。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