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中国经济步入增速放缓长周期

http://www.CRNTT.com   2012-04-23 08:18:30  


  中评社北京4月23日讯/在内需不振,外需乏力的影响下,中国一季度GDP同比增长8.1%,单季回落幅度较去年末有所扩大,且创下近三年来最低增幅(前次低点是2009年2季度的7.9%)。由此,各方对中国经济大幅减速,甚至“硬着陆”的担忧也越来越多,到底应该如何理性客观地看待8.1%的增长?

  中国证券报发表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研究员张茉楠文章表示,事实上,在试图寻找新推力的全球“弱增长”格局中,中国经济仍是一抹亮色。现在全球经济并没有完全从2008年金融危机走出来,无论美国、欧洲还是日本,发达经济体都呈现弱增长格局。从横向对比来看,中国经济仍是全球经济的火车头,8.1%的增长在全球弱势增长格局中是较高水平的增长,相对中国前些年“超高速”增长,中国经济将步入一个“合理增长”阶段。

  中国要习惯“降速”。应该看到,中国正在告别两位数的增长,以往中国经历了十年“超高速增长”,年均GDP同比增速达10.48%,这有劳动力供给的快速增长,高储蓄率支持的资本存量的扩张以及生产效率提高三个方面的贡献。然而,未来由高储蓄—高投资率支持的资本存量扩张正发生趋势性改变。

  文章认为,从中长期看,中国正处在一个增长放缓的长周期的开始阶段。随着红利的衰减,潜在增长率开始下行。决定经济潜在增长率的基础性因素,包括内生、外生,需求、供给都将发生重大的变化,尽管变化的过程是平滑的、缓慢的,但从趋势上讲已接近或达到拐点。

  首先,未来中国的“人口红利”优势将逐步衰减,劳动力供给增速下降、劳动力成本提升,整体经济进入生产要素成本周期性上升阶段。这就预示着现代工业部门已经不能再用“不变工资制”来吸收“无限供给”的劳动力,工农业产品的剪刀差正在供求不平衡推动下逐步回补,这样工业部门的利润有可能越变越薄,资本回报率将持续下降。

  与此同时,伴随着中国劳动力大规模再配置的进程趋于尾声,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也将趋于减速。2010年中国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已达到46.9%,超过已经完成工业化的国家的历史峰值。据此判断,第二产业很难再出现大的扩张,劳动力转移的速度将会出现下降。随着“人口红利”衰减和“刘易斯拐点”的到来,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将会放缓。未来中国的城镇化将由加速阶段转变为减速阶段,预计今后城镇化平均每年提高的速度将保持在0.8-1个百分点左右,很难再现“九五”、“十五”期间每年1.35-1.45个百分点的增幅。 


【 第1页 第2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