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谢长廷另辟新论坛与北京交流是否可行?

http://www.CRNTT.com   2012-05-12 07:49:52  


 
  在民进党中央作出禁止党公职出席“海峡论坛”的决议之际,谢长廷的这个说法,令人感到耳目一新,并也觉得有其可取之处。民进党中的开明派许信良就直夸这是跨过两岸“一哩宽的大河”的“渡河工具”,就连属于“台独”基本教义派的“台湾国”办公室总召王献极也认为,这是民进党从事选举运动“很好的对话基础”,因而他愿在社会运动上与谢长廷“分进合击”。倘若他的主张能在民进党内成为主流主张,北京似是也可以调整一下策略,参照“海峡论坛”的模式,举办一个以民进党党公职及其支持者为主要参与者的论坛,作为在目前与民进党进行党籍交流时机尚未成熟的阶段,与民进党员个人进行交流的一个平台。倘运用得好,就能为做民进党基层人士工作提供一个实际可行的介面与管道。

  实际上,民进党对“海峡论坛”有抗拒感甚至是怀有敌意,其来有自。本来,这个“海峡论坛”就是落实“胡连会”《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中,关于建立党对党定期沟通平台,包括开展不同层级的党务人员互访,进行有关改善两岸关系议题的研讨,举行有关两岸同胞切身利益议题的磋商,邀请各界人士参加,组织商讨密切两岸交流的措施等的共识而创建的。因此,最初被国民党称为“国共论坛”,这当然是没有背离《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的原意。但问题是,一方面由于“国共论坛”中的“国”字被无限扩大,而使得受到邀请的台湾各界人士的心里总有点不够舒坦的感觉,也成为民进党禁止其党公职人员甚至是普通党员参加的主要理由;另一方面也被国民党内一些人当作是自己一党“专利”的籍口,并将之延伸到两岸关系上来,力图挤压民进党参与两岸交流的空间,以保证国民党可以继续独享大陆政策的“红利”。

  这一点,似乎是北京方面也已觉察到了,因而坚持要使用“海峡论坛”的称谓,并广泛邀请台湾科技、航运、旅游、教育、农业、影视、出版、医药、体育、妇女、工会、青年和少数民族、宗亲、妈祖信众等界别与行业代表性人物参加,其中还包括民进党执政县市在内的各县市的县市长、议长或议员、乡里长等。但由于国民党仍然“自我感觉良好”地坚持使用“国共论坛”的称谓,因而在民进党人的眼中,就很不是滋味,既将之视为中共的“统战工具”,又拒绝“与国民党共舞”,致使“海峡论坛”仍然难以邀请到民进党有代表性的党公职人员出席,民进党甚至还下达禁令,禁止其党公职人员参加,连已无党公职身份的许荣淑、范振宗渡海出席,也被民进党中央开除党籍。。

  既然“海峡论坛”已被民进党定型为“国共论坛”并予以抹黑,因而即使是许信良当选民进党主席,也得顾及党内固有意识。因此,在同意民进党基层党员前往大陆进行交流,甚至批准更高级的党工出席类似云南腾冲的两岸关系研讨会之类等活动,但也必须守住不能出席“海峡论坛”的底线。在此情况下,谢长廷所说的另辟一个新的论坛,来作为民进党与中共交流的平台,就值得思考了。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