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 | |
中国经济:“稳增长”需要新思维 | |
http://www.CRNTT.com 2012-07-17 08:40:20 |
第一,对经济增速下滑要有一定的容忍度,不能太过于恐慌,对未来经济增长应有充分信心。 由于多年来中国经济增速都比较高,很少低于8%。社会各界因此形成了一种惯性思维,很多人对经济增速下滑抱有莫名的恐慌情绪。其实,在全球金融危机影响还未完全消除的大背景下,世界经济处于大调整或较长期的低迷之中,中国GDP基数也增大了数倍,而且在劳动密集型产业竞争力减弱、人口红利逐步消失,新的竞争力还未形成,自身结构性矛盾凸显的情况下,过分追求高增长率的代价将越来越高,风险越来越大。因此,现阶段中国经济增速适度回落既是经济增长阶段转换的必然结果,也为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创造了良好的宏观环境,“稳增长”应把经济增速稳定在新的中速增长阶段的平台上,绝不能以重回以往高增长为目标。当前经济增速下滑,一方面源自中国长周期潜在增长率放缓,另一方面也在于出口回落、投资需求不足等短周期性因素,而后者主要受国际环境以及中国的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虽然眼下还看不到解决欧债危机的希望,但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形势相比,欧债危机对经济的破坏力要小很多,况且美国、日本的经济也有复苏势头。对于投资需求,随着中国货币信贷的逐步增加,前期一些被暂停的铁路、公路等基建项目重新开工,投资力度的加大,再加上中国政府这些年来积累了丰富的促进经济增长的调控经验,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中国经济还会保持较高速增长。 第二,宏观调控政策理应保持相对稳定,转换频率不能太快,力度不能过大,应力免通胀、通缩急转。 综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所采取的多轮宏观调控,大凡政策频繁调整、政策出台时机选择不准、力度过猛或偏弱,猛放与急收交替进行时,总会延长经济收缩期、缩短经济扩张期,进而加剧经济非正常波动。2008年至今短短4年,中国宏观调控政策就经历了从“双防”(防止经济过热和防止物价过快上涨)到“一保一控”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从“一防三保”(防止经济增速过快下滑,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到“控物价、防通胀”,从“防通胀、保增长并重”再到“保增长”的频繁转换过程。某些宏观调控政策力度过猛,导致不得不采取补救的调控措施。当前情况也类似,预计7、8月CPI增幅或将跌至全年最低点(2%以下),如果采取极度放松货币的大手笔,通缩和通胀很快就会转换,那明年中国又将面临严控物价、楼价的严峻形势。 第三,在2008年一揽子刺激政策中,最受诟病的是采取刺激楼市的政策来拉动经济增长。伴着4万亿刺激政策以及天量流动性的释放,楼价“越调越高”,迫使政府于2010年4月发布“国十条”,对房地产采取了被称为史上最严厉的行政和市场调控措施。如今,经济下滑的压力使得这些行政性政策手段再次面临坚持还是放弃的选择。看近期一些机构发布的监测结果,虽然中央政府始终强调坚持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但楼市重又出现量价齐升的现象,房价上涨的预期正逐步形成,北京万柳地块卖出天价就是个例证。在此情况下,笔者认为,绝不能重走以放松房地产调控来拉动经济增长的老路,房地产行业调控绝不能放松,否则两年多来的艰苦努力将前功尽弃。 |
【 第1页 第2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