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 
大陆:民共对话的阻力动力与方向

http://www.CRNTT.com   2012-07-18 00:24:28  


 
  中共方面,一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例如,早在2002年,时任副总理的钱其琛便公开提出:“我们认为,广大民进党成员与极少数顽固的‘台独’分子是有区别的,我们欢迎他们以适当身份前来参观、访问、增进瞭解。”(11)二是身段更柔软。例如,胡锦涛在2008年呼吁:“只要民进党改变‘台独’分裂立场,我们愿意作出正面回应。”(12)类似表态,都显示了较强的灵活性:不把所有民进党人划归“敌对阵营”、不总盯着最棘手的“台独”党纲、不期待对方的改变一蹴而就。这种调整,在岛内部分人群中反响较好。

  民进党方面,一是1999年,在“急独”成为票房毒药的客观形势下,以通过《台湾前途决议文》为主要标志,“成功”实现大陆政策转型,2000年上台执政。二是对ECFA,最初一味抹黑、杯葛,但在ECFA日得人心的趋势下,经过权衡后,改为集中批评其所谓程式上的民主性问题及分配上的正义性问题,直至最后表态“概括承受”。这表明,若外力足够大,为赢得选票,民进党会调整大陆政策的。

  (四)民进党内部派系文化盛行,对民共对话而言,既可能成为障碍,也可能成为推力。

  “台独”是民进党的核心价值观之一,但其社会基础复杂多样,对于“台独”的性质、目标、路线、手段等,来自不同地域、族群、行业、部门、年龄段的人,都表现出不尽相同的思想倾向。这些思想倾向中有些与我们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张相比相差很大,有些则与我们接近甚至有部分交集。这意味着民进党不是铁板一块、不是一潭死水,大陆方面并非毫无开发空间可言。远的不说,单看今年1月14日至今短短几个月时间里,关于在败选后如何因应两岸新形势、如何与中共打交道,民进党内部便出现了多种声音:既有执迷不悟、顽固保守的,也有务实开明、积极调整的。后者的一些论述尽管尚未成形、成熟,也未必能为中共完全接受,但其正视现实、理性反思的精神是民共对话的动力,应当得到鼓励和引导。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