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张维迎:新“李约瑟问题”

http://www.CRNTT.com   2012-08-03 08:25:59  


 
  对李约瑟这个名字,想来中国人并不陌生。

  他本是剑桥大学一位有名的生物化学家,转向中国科技与文明的研究或许纯属偶然。1937年,三名中国留学生来到他的实验室工作,其中一位是来自南京金陵女子大学的鲁桂珍,两人很快发生了恋情,鲁桂珍讲的中国故事令他着迷,李约瑟由此对汉字和中国的历史发生了兴趣。据说他学的第一个汉字是“烟”,因为他与鲁桂珍谈情说爱时抽着烟斗。当时李约瑟已经结婚,但他太太认可了他的婚外情,而且三人相处甚好,友谊维持一生,一直到他太太去世两年后,李约瑟正式娶鲁桂珍为妻,当时李约瑟已89岁,鲁桂珍85岁。婚后仅两年,鲁桂珍与世长辞。

  与鲁桂珍的恋情很快使李约瑟成为剑桥的“中国通”。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摧毁中国学术和文化的野蛮行径引起了英国学术界的同情,英国皇家学会决定派人帮助受封锁的中国学术界,李约瑟成为最合适的人选。1942年,他独自一人来到经常遭受日军空袭的重庆,担任科技参赞和中英科学合作馆馆长,直到1946年。这期间他结识了众多的中国著名学者和普通民众。他一方面帮助中国科学家从国外购买研究设备和图书资料,使得中国的学术香火不灭,另一方面长途跋涉游历还没有被日本人占领的中国土地(包括敦煌、云南等地),收集到大量中国科学技术史方面的文献。他托运回剑桥的图书资料有70多箱,奠定了后来的“东亚科学史图书馆”也即今天李约瑟研究所图书馆的基础。

  结束中国的工作后,李约瑟就开始撰写《中国科学与文明》的鸿篇巨著。1954年,他的《中国科学与文明》第一卷出版,很快使他名声大振。

  鲁桂珍改变了李约瑟的命运,李约瑟则改变了世界看待中国的方式,也改变了中国人自己看待自己的方式。在李约瑟的《中国的科学与文明》出版之前,“欧洲中心论”已统治学术界近200年,中国的落后被认为自古如此。李约瑟以详实资料证明,在近代之前,中国的科学技术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中国人创造了许多“世界第一”。尽管他的结论也受到过许多批评,但自此之后,人们看待世界历史的角度有了很大转变。其实,正如我们访问期间梅建军教授讲的,李约瑟真正告诉我们的,并不是科学技术上的谁先谁后,而是人类的文明进步是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相互学习的结果。过去如此,未来更如此。

  新“李约瑟问题”

  在李约瑟研究所,主人与企业家代表团成员就“李约瑟问题”进行了一个多小时的专题研讨。所谓“李约瑟问题”(有时译为“李约瑟之谜”)是指:中国的科学和技术在近代之前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但为什么工业革命没有在中国率先发生?为什么近代以来中国在科技方面落后了?

  古克礼教授首先向我们简要介绍了学术界对这个问题的不同解释和李约瑟本人的解释,然后,他提出一个“新的李约瑟问题”:现在中国正在变得富有和强盛,但中国的社会组织是否有利于迅猛的科学和技术创新呢?他认为这个问题对中国的未来至关重要,并从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两个方面谈了自己的看法。

  这个问题引起了来访的中国企业家的共鸣。古克礼教授讲完后,柳传志先生抢着第一个发言。他从科技投入和科研体制两个方面谈了自己的看法。他特别关心的问题是科研成果如何转化为市场上的商品,他认为现在的科研成果主要用于申报奖励而不能变成生产力,是当今中国的大问题(其实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问题)。接下来抢着发言的是马蔚华行长,他说从最近全国科学技术大会的精神中自己看到了一些信心。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