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何伟和他的“中国三部曲”

http://www.CRNTT.com   2012-09-02 09:14:30  


 
从炸药到坦克到银行
 
  写了十年,何伟忽然觉得自己老了。《寻路中国》2010年在美国出版,简体中文版2011年年初推出。在书里,何伟写道:“在中国驾车行驶,常令我产生自己正在老去的感觉。这个国家所具有的那么多活力,全来自那些非常年轻的、刚刚进城务工的‘候鸟’,以及满脸稚嫩的大学毕业生们,而类似于奇瑞的新兴公司则不断地改变着国家的经济面貌。”
 
  威廉和艾米丽们也老了,老到《寻路中国》里都不再有他们的影子。取代他们的,是何伟驾车经过的,孕育了他们的乡村中的老人和孩子。那是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的乡村,是威廉和艾米丽们将来老无所依的乡村,如退潮的海水般凋敝中的乡村。
 
  “我在各个村庄停车的时候,看到的只有老年人、残疾人,还有就是年龄很小的小家伙。”何伟写道,“在中国的乡村,到处都有这样的经典场景:很小的小孩子,围着一个走都走不动的大人,又蹦又跳。”
 
  在租住的北京怀柔农户家里,何伟见证了2005年以来的“新农村建设”。他的房东,农民魏子淇因为搞经营而入了党,反过来,党又给他带来了更多的生意。魏子淇买了车,还试图参与村庄里的政治,竞选村委会主任,却不敌对手,惨遭落败。这会是中国乡村的未来吗?何伟没有给出答案。
 
  中国的出版商挑中这本书不是没有道理的。好像和中国的知识分子一样,年过40的何伟不再愤怒,也远离了会带来麻烦的政治话题。至少在《寻路中国》的前半部分,笔调是简单而俏皮的,而不是沉重复杂的。他以陌生感的视角和调侃的语言描写看到的中国:在乡下招手拦车的人焦急地挥动着双手,“像在拍打一只看不见的大狗”。他依然热爱标语,但已经能轻松吐槽那些奇怪的句子,如“人人用电,好好用电,电才好用”,以及“生儿生女都一样”。中国读者喜欢这个,你懂的,就像我们喜欢看哈哈镜中的自己,有趣,无伤大雅,却又回避真正的真实。
 
  何伟的《寻路中国》,就是这样一面哈哈镜。他本人,也越来越像一个生活在中国的老外,一个真正的中国通。他不但熟悉中国的历史,洞察中国的政治,还有意无意地拿捏住了畅销的秘诀。十年前,在《江城》中,他还十分不适应“彼得.海斯勒”和“何伟”之间的差别,如今他们已浑然一体。
 
  《寻路中国》跨越的2002~2006年间,何伟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去一趟温州。威廉不再出现,进入眼帘的是一位四十几岁的王主任。身穿牛仔裤和T恤衫的王主任经历复杂,从知青到炸药厂工人,又从工人报名参军,成了一名坦克手,复员后到银行工作十年,然后到了一个经济开发区当领导,此后在官僚系统内稳步爬升。他的儿子,则是奥克兰大学国际金融学的在读研究生。
 
  何伟已经对此见怪不怪,他说,“从炸药到坦克到银行,再到经济开发区——谁能说这不是一种进步呢?”不知道这名官员的儿子,以及两代人轨迹变化显示出来的征兆,是不是也在他所说的“进步”之列。
 
  涪陵已经多年没有重返,何伟接触更多的是精明的浙江商人而非沉默的四川“棒棒军”。三峡大坝早已竣工,浙江温州的某个大坝却正在修建,一些农户可能会遭受损失。

  在全书接近结尾的地方,何伟遇到了浙江当地的一个商人,他关心大坝背后的“大问题”,并坚持上访。“他拒绝接受政府的现金安置,还在设法把他的故事写进新闻报道,可他同时又从这些高速公路出口的城镇里的建筑工地上获取好处。”何伟对此稍有疑惑,但他同时也说,“在经济开发区,最让我为之一振的是那些个人主义的迹象——一些人据此摆脱了小村子里的群体思维模式,学会了自己拿主意,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
 
  从沉默的“棒棒军”到开始行动的商人,这分别是何伟观察中国的起点和终点。如果说几十年来的阶层流动带给中国任何好处的话,那就是让每个人都更关心自己的利益,同时开始探知利益的边界在哪里,如何更好地看护它。
 
  时间拉回2000年的夏天。深圳关外,厂房外向晚的山丘上,何伟和艾米丽听着“夜空不寂寞”,各言尔志。那时的深圳还没有进入富士康时代,艾米丽和她的男朋友还可以在外面租房子。当山下厂房的灯光次第熄灭,何伟问艾米丽,“你觉得中国的未来会有什么改变?”
 
  24岁的艾米丽在晚风中沉默良久,笑着说,“我不知道”。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