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张广昭:日本勿低估中共“保钓”的动力

http://www.CRNTT.com   2012-09-12 09:41:02  


 
  中国最高层接连发表如此强硬的外交言辞,实为罕见。但如若了解中国内部的现实状况,便不觉意外。

  近些年,外界越来越感到中国外交的咄咄逼人姿态。西方把中国时而具有进攻性的外交政策归因于其经济的崛起,但美国波士顿学院政治学教授罗伯特.罗斯(Robert S. Ross)却不这样认为。他去年在《国家利益》(The National Interest)杂志上发表文章称,中国对邻国采取的富有进攻性的外交政策源自于国内民族主义情绪的支持,与中国崛起无关;咄咄逼人的外交政策并非是中国经济信心的反映,恰恰相反,这是中国经济正在弱化的反映。

中国民众对日愤怒出自内心

  的确如此,近些年,中国国内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和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不平等现象加剧,通货膨胀飙升,住房价格高昂等问题,都意味着中国社会的不稳定状态将持续下去,以经济为根基的中国共产党的合法性将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受到影响。中国执政党一度行之有效的控制手段,因为互联网的兴起,也开始恶化。这些都迫使以维稳为重的中国政府在明确外交政策时,越来越关注国内的民族主义情绪。

  而恰恰中国的民族主义情绪,由于历史以及教育体制等原因,非常强烈,尤其是对日本。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美中问题研究所主任彼得.海斯.葛瑞斯(Peter Hays Gries)8月23日在《纽约时报》撰文称,中国民众对日本的愤怒是发自内心的,它根源自中国的民族主义意识形态。对于大部份中国人来说,日本人是“恶魔”,中国对日本的仇恨“源远流长”——从1894至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惨败,到二战时期日本在中国犯下的例如“南京大屠杀”这样的暴行。反日已经成为中国人伦理道德的一部分,这让它有别于其它转瞬即逝的民族主义情绪。

  不得不说,葛瑞斯教授的分析是恰切的。糟糕的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不但没有对国民的民族主义情绪进行长期的疏导,恰恰相反,而是利用教育和宣传体系对公民集体灌输了对历史的某种特定认知,强化了“受害者”的心理。这导致大部分中国人对日本存有一种根深蒂固的仇视情绪,一旦中日发生冲突,民族主义情绪便不可阻遏。

  笔者对此深有感触。前几日,笔者在北京一家理发店剪发,闲暇之余和一位二十七八岁的理发师闲谈。我问他对钓鱼岛问题有什么看法,他一下子特别激动:“政府太软弱了,只要共产党打‘小鬼子’(日本人),我坚决支持。”我接着问,“你不怕打仗会打到北京吗?”他顿了下说,“不管它,日本人就是欠打,反正我支持共产党跟日本干一仗”。而当我问他为何如此仇视日本时,他沉默了。我暗示说“是因为历史吗”,他回答说“是吧”。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