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中国“宅”现象分析:青年精神生活走向物质主义

http://www.CRNTT.com   2012-10-10 12:19:32  


 
“他救”与“自救”

  青年属于时代,青年精神生活是当代社会精神文化及社会存在的反映。无论青年精神生活中出现积极现象或消极现象,都是社会通过青年反映出来的社会存在。

  现代性的内涵,至少包括四个方面,即世俗化、理性化、主体性原则、分化。首先,世俗化一方面带来了精神层面的“祛魅”,另一方面也使得“祛魅”之后产生价值真空和价值虚无;其次,理性化既带来物质和社会层面的理性化,又使得工具理性使用过度;第三,人本主义和个人主义思想获得了合法性,主体性原则持续伸张,其中也各有利弊;最后,分化虽然打破了传统的一元化的国家时代,但在公共空间的发展尚不充分的情况下,又走向了整合乏力。

  现代性的这四个方面,与青年精神生活发生着巨大的碰撞。仔细观察还会发现,这些现代性已经渗透进青年生活,以当代青年生活为载体成为青年精神世界的主要元素,造成一些青年精神生活的异化。当然,问题既然出现在青年身上,也需要从青年这里寻找原因。所以,应当在现代化与现代性双重背景观照下,从社会和青年两方面来整合当代青年精神生活。

  整合的基础是文化。当代中国社会在高速现代化的同时,也出现文化断裂的后果,这就是“无根”现象。一是160多年近代化的历史不断被打断,形成断断续续的不连贯的历史;二是文化教育在整体上存在着断裂,无论是传统文化,还是现代文化,都未能成为青年精神生活的真正基础,而中国特色的主流文化,本身历史短、基础浅,还未获得青年认同;三是交往空间的现代化使人们处于陌生人的世界中,许多年轻人处在“漂故土”的境遇,他们自喻是“无根的浮萍”。

  所以,加强社会文化建设,连接文化之“根”,应是整合青年精神生活的社会前提。如果说社会对青年精神生活的指导是“他救”的话,那么,青年“自救”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诸如精神信仰的确立、思想道德的修养、创业生存能力的提高,都需要青年在自身成长中长期历练。总之,培育青年的健全人格,增强青年的主体能力,需要社会与青年的联动。

  青年精神生活出现的异化现象,归根结底是现代性这一宏大背景的影响所致。青年需要理想,青年精神生活本质上是理想主义的,这与人类永恒地追求理想生活和理想社会是一致的。因而在现代性背景中青年们应以现代化为舞台,有理想有奋斗,发扬个性与走进社会统一起来,走出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新结合之路。当然,这个全新的青年事业决不可能一蹴而就。

  (本文来源: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作者:孙其昂) 


 【 第1页 第2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