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中国人为何更关注美国总统大选

http://www.CRNTT.com   2012-11-05 09:58:07  


 
  美国《商业周刊》用“Chimerica(中美国)”一词,来形容中美间越走越近的状态:“这个世界上最富有和人口最多的两个国家,关系正逐渐加深,当然也伴随着偶尔爆发的文化冲突。”

  在这个秋天,两位候选人都把中国当作了政治足球,借此发动语言战争。当然,这种“抨击中国”的比赛,没能逃过中国媒体的注意,大部分媒体都投入到对总统竞选最终对峙的报道中。

  辩论结束一个小时后,奥巴马的名字就出现在了微博搜索排行榜的第七位,而“美国总统选举”也位列十大热门话题。

  新浪微博在用户中发起一项民意调查,询问他们更喜欢哪一位候选人,一天后奥巴马以7比1完胜罗姆尼;新浪门户发布了配有中文字幕的第二场辩论视频,视频门户优酷则发布了第一个奥巴马、罗姆尼全程辩论的视频,尽管没有翻译,仍有不少点击率。

  《华盛顿邮报》将其归因于互联网爆炸式的增长和非官方媒体(微博)的活跃,但如果想理解中国对于美国大选异乎寻常的热情,中国在总统竞选辩论中扮演的“令人奇怪的重要角色”无法回避——在辩论中它被提及24次,比美国国内最热门的话题——社会保障、中产阶级、阿富汗和医疗保险都要多得多。

  各国对此反应不一:“崛起大国”印度对于被“零关注”感到很受伤,抱怨“在美国的世界观中,存在一个印度大小的空洞”;“背惯了黑锅”的欧洲却十分庆幸只被提到了一次,觉得这是个“好的迹象”;而巴西、日本、俄罗斯乃至中东各国,则对此完全置之不理,他们更关心各自国内的大事。

  惟有更富裕和自信的中国,看着两位候选人激烈表达大大小小的反华情绪,带着小心翼翼的冷静和一触即发的敏感,混杂着冷漠和不安两种情绪。

  这种微妙的反应,在《纽约时报》的眼里,要用“谨慎”来形容,《华盛顿邮报》却将其归纳为“嫉妒和关心”。

大选传染上了“中国恐惧综合征”

  “中国”一词在二辩中被提及20多次,却无一带着积极或友善的态度。最后一场辩论中,当外交政策成为主题,中国再次成为焦点,被奥巴马称为“既是对手也是一个潜在合作伙伴”,罗姆尼则表示有朝一日要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

  “美国大选原本以为只是围绕国内问题进行争论——经济、财政赤字和卫生保健,现在却将中国当做一个出气筒卷了进来。”春华资本集团主席、高盛大中华区前主席胡祖六表示,“竞选活动中过分夸大的尖锐辞令,让人感到非常不安。”

  中国人说,他们已习惯美国在选举季将中国树为靶子,但有越来越多政府官员、商界人士和学者担心,这次对中国的抨击如此激烈,以至于在选举结束后,它都很难再冷却下来。

  过去两年,中美关系变得更脆弱。贸易和战略利益的分歧让美国担心,中国会侵犯美国长期以来在亚太区的影响力,同时,美国就业市场的疲软也被频繁归咎于中国。

  这多少会让中国人觉得不快。据皮尤调查中心的调查数据,今年在中国只有39%的受访者,将中美关系描述为“合作”,而在2010年,三分之二的受访者这么看。同时,在2010年,只有8%的受访企业认为中美存在敌意,今年却有26%认可这种说法。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