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 
郭益耀:中国崛起成就大 能否复制且存疑

http://www.CRNTT.com   2012-11-30 00:12:51  


 
  所幸雨过天晴,屈就于客观规律的各个层面的中国经济改革措施也很快地在1992秋登峰造极,汇集成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归路。不同领域的法制改革也相应陆续出笼;近年来,政治改革的议程也呼之欲出,认同“普遍”或“普世”价值(自由民主人权)的呼声也冉冉而来。实际上随着经济决策权力的不断扩大下放,基层(县级准县级)地方政权也已开始直选改组等实验。当然,这一切并不意味着中国将不可避免地会“全盘西化”;相信“全盘西化”也并不一定就是许多国人所愿意见到的。

        全面走向世界

  1992年除了开始“全面建设市场经济体制”外,另一个也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可说是紧接“邓小平南巡”后,中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在“以市场交换技术”的政策口号下,全面引进外资和高新技术,以加速现代化(其用心不可谓不良苦也)。这是西方各国领导、跨国企业、政府官员,以及许许多多学者专家所始料不及的;因为“六四事件”爆发后,一般都以为中国势必走回头路,闭关自守,恢复计划官僚控制制度,等等。当年八月,全世界风声鹤唳之际,我却在澳洲悉尼市的一个公开演讲中,断言中国将会继续开展改革,而且对外门户也会益发敞开。这或可说是“有幸”言中了(详见《不可忘记毛泽东》第6章结论)。

  实际上,中国自1986年正式申请加入WTO后,已走上了融入世界自由贸易投资体系的不归路;所以“六四”后,很快地又重新试图与世界经济并轨。其中所涉及的经济政治逻辑,我在别处多有所谈到,不赘。只是在美国政府(出于自身利益)的诸多阻扰下,要迟至2001年底才能成事。然而“入世”以还,仅仅在十年间,中国经济便迅速与亚太和全球经济整合;并先后超越德国和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俨然与世界列强并列,从而引发了多少“中华‘帝国’升平盛世”(Pax Sinica)将会取代“美帝称霸环球”(Pax Americana)的设想。这令“中国威胁论”甚嚣尘上,驱使美日菲越等国对钓鱼岛和南海等不大不小的问题,不断联手制造事端,试图遏制中国崛起。美国虽然口口声称愿见中国富强起来,但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当然,这也可说是地缘政治学上的必然,但国人又将何以处之呢?(详见由香港大学出版社2012年10月出版的拙作,Y. Y. Kueh, Pax Sinica Geopolitics and Economics of China's Ascendance,英文版,中文书名意译为《中华‘帝国’的升平盛世–地缘政治经济学视角》,页xxii+438)。

  中国与世界经济并轨,在政治与经济互动的效应下,当然也难免引发国内政治社会的调整,以及价值导向的变迁;比如温家宝总理近年来便不时提起认同自由民主人权等普世价值。然而,国外各界自2004年美国《时代周刊》一位编辑名库巴拉莫(Joshua Cooper Ramo)者,提出所谓“北京共识”的看法后,也同时不断热衷于讨论中国的发展模式可能如何适用于全球范围内的发展中国家,以取代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和美国财政部本身所倡导的“华盛顿共识”。简单总结库巴拉莫氏的看法,即中国在权威式治权下坚毅奋进、不断创新、循序渐进(摸着石头过河),扶贫救穷(世界银行估计自1979年改革开放后,中国摆脱贫困人口高达三亿),以寻求“公正”(equitable)和“高品质”(high-quality)的增长;并累积“不对称”实力,以确保国家领土安全和金融自主权(句中所引绝大部分字眼都是库巴拉莫氏自己的用词)。这显然与强调市场经济、私有产权、民主化和自由化,而在阿根廷和印尼等十几个国家导致经济溃败的“华盛顿共识”分庭抗礼(读者可上网点击有关词条,对比各界对这两个“共识”的评介)。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