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官话泛滥 怎不“高度重视”

http://www.CRNTT.com   2013-01-17 10:33:05  


《人民日报》刊出一些读者反感的官话套话,其中“高度重视”、“亲自过问”等榜上有名。
 

  官话和套话甚至蔓延至政府网络,在2010年12月,中国宜昌网站的互动平台上的一则编号为1291956235的办件就让人啼笑皆非。一条留言中称:“我2002年得的小孩,现在某事业单位工作,同年将独生子女证交单位人事部门,次年春节后经询问证件被遗失,我个人已为孩子补办了独生子女证,但是到现在我还未在单位拿到每月5元的独生子女费,说了吧怕被单位穿小鞋,不说嘛又实在是怄不过这口气,我能怎么办?”而当地计生委的回答只有两个字:“说吧”,生硬和所答非所问的口吻尽显。

  而今年初,河南商报也爆出沈丘政府网的《来信选登》栏目中来信编号从389到1027号600多封来信,无论内容是什么,回覆全部是“您好,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的”这样的套话。

  ■ 让“广大群众”耳朵起茧的官话为何成了官员的“统一思想”

  原因一:为了所谓“政治高度”,放弃真话而说官话套话

  深圳《晶报》在一篇社论中这样总结了官话套话的共性:“总是那么平稳,总是强调不出错,而且话语看似面面俱到,实质毫无温度。很多官话套话让人乍听感到振奋,但仔细思考却味同嚼蜡。面对一位满嘴套话的官员,民众挑不出毛病,心中感到憋气窝火,但就是说不出来。”

  当然,对此这些官员也是心知肚明。在他们看来,官话虽然晦涩无物,但绝不会犯错。而这也解释了一个“中国官员圈”的独特现象:即不少官员任上平平淡淡,一旦退休卸任却会对公共事务接连开炮,变成了“大明白”。

  一个典型的代表就是汪恕诚,他是十一届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1998年至2007年间任水利部部长。汪恕诚在任上确实做了不少工作,但他卸任后的言论显然较任上更出位。“如果地下水位恢复了,就表扬、提拔他;如果地下水位下降了,你就批评他,免了他。”、“提醒大家保持冷静的头脑,不能认为国家现在有大投入就忙着修建大工程。”和“我们现在用行政手段、宏观调控手段在控制物价的做法是欠妥的。”,这些都是他卸任后的表态,绝少模糊,立场清楚。

  原因二:对所辖业务没能“提高认识”,说不出实话才说官话套话

  “揣着明白装糊涂”是一种,而有些官员是真糊涂。这些官员爱说官话套话,就是因为业务不精,思考不深,语言逻辑能力欠缺,除了官话套话,说不出别的什么像样的话。对于这些人来说,官话套话更像是遮羞布,按套路来,才可以蒙混过关。

  以兰考火灾为例,7名儿童的死亡非但没有引起当地官员的忏悔,反而一再强调领导对“抢险救火”的“高度重视”,相比于孩子的声明,地方上的官员更在意这一事件可能对自己权力产生的负面影响。

  还有山西苯胺污染迟报事件,明明已经对下游城市的民众生活产生了影响,可长治市的媒体却仍然刊发“数千军民冒严寒,热火朝天刨冰掘苯”。类似这种坏事变好事,丧事变喜事的政绩思维,正是一些能力不足的官员“惟上”心态的表象。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