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为什么我们离自己越来越远?

http://www.CRNTT.com   2013-01-31 14:15:07  


 
  温故1942,想想少年派,我们需要理性和良知填充那颗“黑暗之心”。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和《一九四二》提出的命题是,当人为了活命而奔波,他与神灵光相交,或擦肩而过。我们为什么要在豪华影院里品味一个少年的历险或中国人的苦难?并非为了励志或吃得更多一点。而是一个怎么活的问题。理想的人生,是让一个人少年出家接近神性,中年到人生战场搏杀,晚年又回归寺庙的。岂不妙哉?

  李安整部电影都是在布道: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只要降服的孟加拉虎。从虎眼中看到的,是自己情绪心性的倒影。驯服老虎,就是驯服自己。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告喻人们的正是“生存、生活、生命”这三生教育,首先要学会生存,然后懂得生活,最后探寻生命的意义。现代教育者以己昏昏,何以使人昭昭?

  将自己依附于某个强权之上,将自己交给权力机器,由它来为我们作主,这是《逃避自由》一书探究的主题。作者弗洛姆写道:人们由于忍受不了这种随自由而来的孤独和寂寞,乃至患上精神病,由此试图通过各种方式来逃避自由……逐步培养起人们的权威主义性格,而法西斯纳粹主义正是人类关系异化的顶点。

  没有理性,没有良知,黑暗之心就占据内心的空白,针对小学生的枪击事件或砍伤事件就发生了。这不是将犯罪嫌疑人说成精神病就一推了之的。有人说说“讨论这有啥意义”更显示出传媒所说的“结构性冷漠”。

  一心想成功会让我们输掉什么?

  因为诱惑太多,我们都在奔跑,筋疲力尽,但遗憾的是不知道为什么奔跑;因为成功至上,我们都在拼搏,蓦然回首,却发现我们需要把握住的其实很少。

  远离了自然,远离了理性,远离了良知,我们的内心就会被黑暗占领。

  当代人尤其缺乏“同理心”(empathy),一种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的能力。这个社会和教育的设置就是让我们互相疏远,考试和应聘就是打通关,大家的“任务”就是打败其他所有人。

  我们的父母真心实意地急于帮助我们做得比别人更优秀,我们的老师一门心思地要求我们考取各类证书,于是,从孩提时代开始,我们很多人就成长为情感麻木、对内心良知视而不见的人。我们对大自然的认知是残缺的,我们对社会关系的认知是残缺的,我们对自己内心的认知是残缺的。

  在追求竞争和超越的过程中,我们都变得与他人疏远了,他人即成功的障碍,自然即无尽索取的矿产,见山开山,见佛灭佛。这样,自然不可持续,社会不可持续。我们一心要赢,结果却是满盘皆输。

  所以,请想一想。

  期待诉诸内心的一代人

  你对自己的怕,不会因为你对强者的爱,而减少一丝一毫。

  文/张丁歌 

  插画/李雄飞

  一位随机选取的微博用户,他拥有999个粉丝,和已达上限的2000个关注。他每日跟随关注人的万千发帖,过着一种应接不暇的“生活方式外包式生活”。跟随养生ID吃三餐和确定睡觉的时间;跟随阅读ID,随时放下左手的书,右手点击亚马逊;跟随电影ID,告诉自己“哦,我一生还有一百部该看的电影”;跟随星座ID,同水逆的男友分手;跟随财经ID,把攒来出国的钱,去读个国产商业院;跟随忽左忽右公知ID,动辄颠覆一下自己的价值观……更多时间,每隔10分钟点击一次刷新,实时观摩闺密、同事、领导、情敌、男友、男友的前女友们均在做什么;每晚临睡前,跟至少10个仁波切说晚安,听他们默念:修身养性,专注自我。却无人发问:微博设置为何不能关注自己?

  你是否有勇气拉黑自己,再以指向内心的食指,重新关注一次自己?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