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货币超发根在改革裹足不前

http://www.CRNTT.com   2013-02-14 10:19:18  


中国货币超发现象已是不争的事实
  中评社北京2月14日讯/中国的货币超发现象已是不争的事实。时代周报发表社论称,从理论上来说,过多的争论广义货币供应量与国内生产总值(M2/GDP)的比值是不是太高或许有一定的意义;就实际情况而言,鉴于几乎所有的主要经济体都放弃了以M2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所以从解决问题的角度来看,讨论M2/GDP并无太多的现实意义。货币超发是不是能被M2/GDP所反映并不重要,重要之处在于,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货币超发作为一种愈发明显的现象,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各界共识。

  得出这一结论,除了既往很多言之有物的提法之外,观察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十余年来的情况亦能窥见一丝端倪。2001年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7.9%,2011年为36.3%,与20世纪八九十年代相比,下降幅度几可忽略不计不论,在某些物价上涨严重的年份,这一系数会有1-2个百分点的反弹,例如2003-2004年、2007-2008年、2010-2011年这几个公众感受明显的时期。当然,恩格尔系数变化不大的也可以从食品消费数量和质量方面进行一些解释,但与居民可支配收入攀升幅度相比,这一解释很难支撑整个观点,通货膨胀是唯一可以站得住脚的解释。这种观察或许有一定的局限性,可是其揭示的温和通胀的事实却很难被否定。

  不过事实的另外一面是,自改革开放以来,除了计划价格向市场价格转变过程中出现过两轮较为严重的通胀以外,中国总体上的通胀较为温和,并未出现长期性的恶性通胀。在M2持续快速扩张的数十年中,这种奇怪的局面一直为理论界津津乐道。

  文章分析,其实这并不是什么不可理解的现象,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全面转型的过程中,大量计划经济下被扭曲低估的资产在市场化改革中吸纳了大量资金。特别是90年代在外汇、住房、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改革,尤其是住房改革,虽然带来了很多问题,但配合了中国城市化的大趋势,铸就了房地产市场的黄金十年,在快速城市化的大背景下,住房领域的很多问题事实上是不可避免的。这些领域吸收了足够多的资金,也成为了货币投放大幅增加、物价上涨却较为温和的主要原因。

  按央行年度工作会议的提法,2013年M2的增幅要控制在13%左右,新增贷款总额控制在8.2万亿左右。这一幅度与GDP的增速相比还是要略高一些,这也意味着还会有较为温和的物价上涨,M2/GDP比值还会继续上升。温和通胀所产生的通胀税固然对政府财力的持续增长有好处,在短期也能从数量上缓解诸如养老金、医疗等方面的资金缺口问题,只是从长远来看,货币投放相对较多的方式并不能持续,其累积产生的物价上涨在某些问题的触发下,极有可能变成严重的通胀问题,甚至有可能危及社会稳定。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