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网络时代:传统考据学何去何从?

http://www.CRNTT.com   2013-05-23 11:04:33  


 
  四、学者间的通信方式:由传统的书信变为电子邮件。电子邮件瞬间即达,大大缩短信息传送时间,而且还可以挂附件发送文字、图片等资料。但传统书信的格式、称谓、敬语等逐渐消失,亲笔书信所带来的那种见字如面的感觉也不复存在。

  五、资料库与检索:进入e时代以来,各类资料库,尤其是各种馆藏机构的电子资源越来越多,研究者可以在短时间内拥有一个个人电子图书馆,掌握以往藏书家乃至图书馆都无法掌握的文献数量。而且更为便利的是资料库的检索功能,研究者仅用很短的时间,便可以找到一个题目的前人研究论著,以及与该题目相关的资料。

  六、网络资源提供了大量学术信息,成为学者获得信息的重要来源。目前,绝大多数主要的学术机构、专业机构都办有网站,研究者可以在短时间内掌握一个领域的基本情况。另外,一些知识普及类网站(如维基百科)、搜索引擎(谷歌)、书店和拍卖行网站,乃至专业研究者和业余爱好者的个人网站都包含大量有用信息。

  总之,在过去二十年中,由于电脑和网络的出现,传统的写作方式、阅读方式、学者间的联络方式、演讲与授课方式、查阅资料的方式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学者很难置身于这种变化之外。但是,在e时代为我们带来极大的便利的同时,我们必须注意其不利的一面。

e考据是传统考据学的升级版

  e考据这一提法,是台湾清华大学历史所黄一农教授在其《两头蛇——明末清初的第一代天主教徒》中首先提出的,至今已有十年。这十年间,e考据引起了很多学者的共鸣,例如浙江大学黄时鉴教授、清华大学张国刚教授、复旦大学李天纲教授、章可博士等,都对e考据方法提出正面回应;而且随着各种资料库建设的迅速发展,使用e考据方法治学的学者越来越多。其间也有学者对e考据方法提出批评意见,黄一农先生在2008年专门撰文予以回应,即《明末至澳门募葡兵的姜云龙小考:兼答熊熊先生对e考据的批评》一文。

  所谓e考据,就是充分利用电子资源进行考据的方法。在这个定义中,有三个关键词,一个是电子资源,一个是考据,还有一个是方法。“电子资源”大家都很熟悉。考据学是一种治学方法,又称考证学或朴学,主要的工作是对古籍加以整理、校勘、注疏、辑佚等。对考据学,梁启超曾说:其治学之根本方法,在于“实事求是”、“无证不信”。

  清代考据学者不仅对传统儒家经典进行了全面的整理和研究,而且还对诸子百家、史部、集部等更大范围内的传统文化典籍进行了清理和爬梳。他们通过校勘、辨伪、辑佚、注疏、考订史实等多种手段,对浩如烟海的古代文化典籍做了去伪存真、正本清源的工作。郭沫若在《读〈随园诗话〉札记》中说:“欲论古人或研究古史,而不从事考据,或利用清儒成绩,是舍路而不由。”

  e考据和传统考据都是方法,用黄一农先生的话说:“e考据与传统考据并不是对立的两套方法,e考据只是传统考据学在e时代的升级版,两者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前者具有较多的可操作性,能在合理时间内进行先前较难施行的分析,并因此较有机会开创出新的研究格局。”但我们同时也应该明白,方法是实现目的的途径、工具与手段,但它本身不是目的。无论是e考据,还是传统考据,都有共同的目的。相较于传统考据学,e考据有这样几个特点: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