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 |
张茉楠:双反是欧盟对华贸易政策转向 | |
http://www.CRNTT.com 2013-06-08 08:41:39 |
以欧盟的立场看,维护自身利益所面临的挑战已不再停留于传统的关税壁垒,而是潜藏在边关之后的市场准入障碍和其他威胁。深入对方市场,扫除这些障碍是欧盟的利益所在。也正是围绕欧盟贸易新政策,2010年以来,欧盟对外贸易战略越来越具有进攻性,特别是对被视为最具潜力贸易伙伴的中国更是展开了凌厉的攻势,对金砖国家尤其为甚。就贸易规模而言,金砖五国出口占全球出口比重从1995年的10%升至目前的20%多,其中2000—2012年五国出口增长6倍,而同期全球贸易量增长3倍,欧洲企业在本土和国际市场面临着非常大的竞争压力。 2011 年5 月10 日,欧盟委员会提出将改革对发展中国家进口的优惠政策———普惠制,将目前享受欧盟进口优惠的176个国家和地区减至约80个,中国、巴西、印度等新兴经济体国家被排除在外。虽然欧盟声称,取消这些国家的贸易优惠是为了使最不发达国家真正享受贸易优惠,这也可以看成欧盟强势贸易政策的出台后的首次体现。 《贸易、增长和世界事务》贸易文件明确要为欧洲企业赢得新的重要市场开放和市场准入的机会,为此,与新兴经济体展开双边谈判已经提上欧盟的议事日程。但中欧自贸区和双边投资协定谈判进行的并不那么顺利,双方在各自立场方面分歧依然较大。欧盟所关注的中国市场准入壁垒主要涉及:标准和规制、服务、投资和公共采购,以及知识产权的执法不足、不透明的标准体系、繁琐的认证程序、进口替代型的产业政策、强制性技术转移、给予当地生产商在原材料领域的优惠性准入条件等,而中国对欧盟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则更为看重。 因此,伴随着贸易摩擦和贸易争端的不断升级,欧盟贸易主动进攻态势也愈发明显。回顾欧盟贸易救济历史,欧盟在对外贸易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会设定贸易救济的重点对象: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日本和韩国等亚洲四小龙,到始于上世纪90年代的中国。中国自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成为欧盟歧视性反倾销的重点对象。据世界贸易组织(WTO)统计,作为世界上实施贸易救济措施第三多的经济体(仅次于印度和美国),有三分之一的贸易救济指向中国。截至2011年,欧盟共对中国产品发起169 起反倾销调查案件,对50 余类输欧中国产品征收反倾销税。尤其是近一时期以来,欧盟对华的贸易保护措施频频发力令中国可谓“应接不暇”,其背后的战略意图就是为了与中国未来的贸易谈判不断地积累筹码。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