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鲁迅与胡适:两面旗帜的“陌路”与“同途”

http://www.CRNTT.com   2013-07-07 11:26:02  


 
  值得一提的是,关于假如鲁迅活到新中国,他会有怎样的命运的问题,胡适与鲁迅的看法竟不谋而合。1936年春,冯雪峰受中共中央委派,由延安回上海做统战工作,时受四面围剿的鲁迅曾以玩笑的口吻对冯雪峰说,“你们来时,首先要杀我吧!”冯连连摇头说,“那弗会,那弗会!”20年后的1956年,“清算胡风”的运动把一大批文化人打成“反革命”,投入大牢,或下放劳动改造。身在海外的胡适得知此情后说,“鲁迅若不死,也会砍头的”。

  与鲁迅1936年的盛大葬礼相比,1962年胡适的葬礼有过之而无不及:棺木上覆盖北大校旗,百余团体公祭,自发送葬者达30万人,不少工厂停工,学校停课,商铺停业,从离墓地两公里外始,沿途居民家家焚香,户户路祭,创下鲁迅逝世后任何文化人未能企及的哀荣大观。但恰如半副挽胡适联语云:“共党既骂之,国人又骂之,容身无片土,天乎痛哉!”生前运交华盖,死后哀荣亦枉然。

  胡适与鲁迅,一个激进的革命文学家与一个渐进的自由思想家,生前死后的际遇如此相似。他们从“五四”出发,走向殊途,最后又同归“五四”,成为偶像。这是五四新文化的幸事,还是它的悲哀?

  谨以此文纪念“五四”,并纪念胡适与鲁迅——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