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 
揭秘全运会利益链:金牌内定裁判成主角

http://www.CRNTT.com   2013-09-18 10:49:56  


 
  体制有弊端,观念要改变

  全运会到底怎么了?

  说到底,问题的根源还是那条看不见、摸不着,但又确实存在着的“利益链”。目前,无论是国家体育总局还是各省市地方政府,对省一级体育主管部门的工作业绩的评价系统,主要是以全运会的成绩为主。难怪央视主场人白岩松感叹:“看全运会上,谁最忙活?谁的压力和动力最大?答案只有一个,各省市自治区的体育局长们,因为这是他们几年一次的考场。”

  不仅如此,各省市对全运金牌的奖励,大都大致等同奥运金牌奖励甚至略高于这一标准,远远超过了对亚运会、亚锦赛和世锦赛冠军的奖励金额。这虽然提升了社会对于全运会的重视程度,但过多承载了政绩和金钱诱惑的全运会,也难免会成为部分体育官员、教练、运动员利益博弈的竞技场。

  眼下,我国正在步入从体育大国迈向体育强国,但如果我们体育管理的观念不转变,各种利益捆绑难以解除,这个进程将变得十分困难。

  早在两年前,在全国两会期间,民建江苏省委主委赵龙就曾呼吁,中国应推动全运会体制改革,促进体育事业健康发展。作为曾经的全运会东道主,江苏方面对全运会存在的问题有着更深的认识:国家发展体育事业的根本目的在于“增强人民体质”。在已经充分证明了我国的奥运夺牌能力之后,有必要树立奥运战略与民生体育战略并重的体育事业发展新思路。从这个角度分析,全运会体制确实存在着一些深层次的问题。

  全运会体制有何弊端?赵龙认为,首先是比赛项目设置的科学性不强。盲目追求对奥运项目的“全覆盖”,与我国竞技体育运动发展特点结合得不紧,缺乏合理性和针对性。同时,比赛场馆的“赛后利用率”不高。近几届全运会每届总投入多在千亿元以上,开、闭幕式场面越来越宏大,接待层次越来越高。全运会过后,高额投入的体育设施因为各种原因在赛会之后大多无法为普通百姓所享用。另外,全运会还存一个“致命伤”——比赛胜负的社会公信力不足。一方面全运会成绩是考察各省市体育官员政绩的重要标准,另一方面高额奖金背后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利益链条。

  “在这样的压力和诱惑下,对全运会成绩的追求存在着‘走偏’的危险。自上海八运会时起,广东九运会、江苏十运会、山东十一运会,主办地都取得金牌总数第一,这究竟是一种巧合,还是人为因素?近几届全运会不断见诸媒体的赛场中的各种不正常现象,虽然有一些没能得到确认,但实际上已经引起了社会公众对全运会比赛公信力的怀疑。”

  如今在十二运会上,举办方贯彻国家节俭办赛的原则,光开幕式费用就节省了8000多万元,赢得外界一致叫好。历来大型体育赛事的开幕式表演都是大家关注的焦点,豪华的场景、绚丽的焰火会烘托出大型体育赛事的盛大。然而在“节俭办全运”的理念之下,十二运则让群众成为主角,不请一个“大腕”、不搞文艺演出。围绕着回归体育、回归群众的宗旨,目的是让全运会真正成为发展竞技体育、提倡全民健身理念的全运会。

  毫无疑问,十二运会的“节俭牌”成为全运会的一大亮点,而且也将成为日后国内办赛的一个标本和风向标。但是,开闭幕式仅仅只是全运会的一个组成部分,比赛才是全运会的重头戏,在全运会参赛体制方面,全运会痼疾并没有得到整治:丑闻阴影不断,运动员改年龄,各省市抢队员,兴奋剂屡禁不止,假打假摔、金牌内定、裁判控制比赛依然可见,一些省市为夺金牌不择手段……

  生存在利益链条之中的全运盛会,其价值观已经被严重扭曲,与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背道而驰。有人戏称全运会是:“权”运会、“钱”运会、全“晕”会、全运“惠”……作为中国国内水平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广,参与者最多的综合性运动盛会,全运会已日渐变味。

  全运会已经到了必须“革命”的时候了。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