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林毅夫:中国经济改革经验与反思

http://www.CRNTT.com   2013-11-01 08:56:35  


林毅夫
  中评社北京11月1日讯/中国改革开放33年,用西方理论认为是错误的道路,却创造了人类经济史上不曾有过的奇迹。为什么有这样的成绩?还出现了哪些问题?

  上海证券报发表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文章表示,分析回答五个相关的问题,反思中国经济改革和经济学科发展道路。

  第一个问题,为什么改革开放以后,中国能够在这么长的时间里取得这么高速的增长?背后到底是什么在支撑?

  第二个问题,为什么在1979 年之前不能达到这样的目标,即使是付出几代人的努力。追求中国的现代化,追求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并不是改革开放以后才开始,从鸦片战争以后,我们就一直在苦苦追求国家现代化。

  第三个问题,中国发展这么快是因为转型带来的好处,但为什么其他转型国家,并没有出现像中国这样有代表性的案例?

  第四个问题,中国在转型过程中出现了反对渐进双轨制改革的事情,为什么会出现?怎么理解?

  最后一个问题,理论帮助我们认识世界,也帮助我们改造世界。如何寻找未来发展的方向?怎么样实现未来的发展?

  中国经济改革为什么成功

  文章称,从1979年开始的改革开放,中国并没有遵从华盛顿共识,完全推行私有化、市场化和自由化道路,而是政府只担负平衡预算,维持社会经济稳定。中国推行的是一种渐进式、双轨制的改革开放,对没有效率的大型国有企业既没有私有化,而且还继续给予保护。但对于一些新的产业布局放开准入,按照市场的原则运行。

  中国当时选择的道路,在改革开放初期被认为是一条不正确的道路。改革开放初期,国际学术界新自由主义盛行,认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或者是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好是由于政府干预造成太多的扭曲,比如国有化、价格非市场化等。

  中国从1979 年开始的改革开放,并没有遵从华盛顿共识,完全推行私有化、市场化和自由化道路,而是政府只担负平衡预算,维持社会经济稳定。中国推行的是一种渐进式、双轨制的改革开放,对没有效率的大型国有企业既没有私有化,而且还继续给予保护。但对于一些新的产业布局放开准入,按照市场的原则运行。

  当时经济学界有一个基本共识:计划经济不如市场经济。所以,计划经济国家或者是政府干预过多的国家,为了改革,必须像华盛顿共识所讲的要按照市场经济去运行的基本制度安排,并且是一次性到位。

  中国推行双轨制改革被时下证明是最糟的方式,也有现实论点。比如说,如果要实行渐进的双轨制度安排,一定会造成寻租,造成收入分配腐败。确实,中国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那些反对双轨制改革的人所谈的问题都存在。

  但关键是现在看来,那些推行休克疗法的国家,我们存在的问题他们也普遍存在。但我们有的成绩,这些国家却没有,而中国的改革开放实现了33年的稳定和快速发展。那些推行休克疗法的国家,在经济上推行休克疗法以后,经济出现停滞,甚至崩溃。

  针对中国这三十多年经济快速发展,国外一些经济学家认为道理很简单,因为中国有太多的农业人口、农村剩余劳动力,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附加价值比较高的产业部门,可以带动经济快速发展。关键的问题是,其他国家包括中亚或者非洲的很多国家,这些国家的绝大多数人口也是农业人口,也有很多剩余劳动力,他们在上世纪80 年代、90 年代开始改革转型中,按照华盛顿共识那样全面推行市场化改革,但并没有取得中国这样快速发展的成就。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