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香港特首述职的喜与忧

http://www.CRNTT.com   2013-12-24 10:21:36  


12月1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南海会见来北京述职的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梁振英。新华社记者 马占成摄
  中评社北京12月24日讯/香港资深评论员宋小庄今天撰文《香港特首述职的喜与忧》,文章说,国务院港澳办主任王光亚在会见香港特首梁振英时,提出对香港特区施政“找到不足”的问题,引起热议。王主任的意见,既可能是对回归以来各届特首述职的反思,也可能是对这次述职的建议,或两者都有。不管基于何因,都值得重视。

  从电视节目所见,梁振英向国家领导人报告了特区施政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但没有下文,没提有哪些具体阶段性成果,也没提有什么施政不足,也没提阶段性问题。笔者作为普通市民,未能解瘾,想听一下特首的高见。相信不少市民也想知道特首对目前工作的自我评价,以及对未来工作的展望。一言以蔽之,到底香港还能继续保持繁荣稳定吗?

  述职不能走“形式”

  中央自然比特首和一般市民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中央对内地施政都有“稳中求进”的要求,有求进的具体要求,自然也想听听香港“稳中求变”的施政及结果,尤其是在新一届政府上任以来,特首处理前任遗留问题的创新思维,对解决新的各种问题的可行设想。

  前任留下来的问题,是一大堆,这是专门研究工作的任务,不在本文讨论的范围。但就新一届政府面临的问题就不少。

  例如:特区政府推出《2017年特首及2016年立法会产生办法》有商有量的咨询文件,并不是事情的结束,而是事情的开始,政府又有何计划。又如长远房屋策略督导委员会提出的《凝聚共识,建设家园》咨询文件,初步搞清楚香港缺乏的住宅高达47万个,但今年只能提供2万,如何缓解有需要的市民诉求。再如人口政策督导委员会提出《集思港益》咨询文件,为制定“以民为本”的人口政策铺路,在经济、财政、土地、教育、宣传等方面的政策应当如何配合。再如把握内地深化改革的机遇,如何使该机遇转化成为推动本地经济发展的动力,有何良策。

  自由行和粤港互动对拉动香港GDP的增长,至关重要,有关的配套措施如何跟上,面临的文化冲突如何解决,不能单靠“限奶令”的态度应对,如何将消极的因素转化为有利的积极的因素。新机场扩建第三条跑道比建设一个更新的机场可能更贵、更慢,建成后与珠三角其他机场的空域发生竞争,还有再难扩建等难题,是否有更好的选择,例如赤柱东岸,如何避免选址可能发生的错误。

  最近终审庭对综援个案的判决,不针对社会福利署署长的裁量权要求改正,而是认定特首2003年6月3日(翌年1月生效)有关七年限制始能领取综援的行政命令抵触基本法,强行废除,对香港将引起何种麻烦和争论,特首对此有何评估,等等。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