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话历史:民国军阀如何办教育

http://www.CRNTT.com   2014-01-11 10:33:41  


 
曹锟:谁敢对教授不礼貌,就要谁的脑袋

  布贩子出身、外号“曹三傻子”的曹锟,在做直隶督军时,也在原保定农业专门学校的基础上,办了一所综合大学——河北大学。可贵的是曹锟没用军队的那套来办大学、管大学,尽管他也在大学里安排了一些昔日的副官马弁,但是这些人都成了伺候教授的跑腿的。曹锟知道自己没文化,他经常说,自彝是一个推车卖布的老粗,什么都不懂,办大学还得靠教授。只要他在学校,就经常在教授休息室候着,对下课的教授嘘寒问暖。大暑天,曹锟在教室外面看见教授讲课满面流汗,就命令校工送毛巾到课堂上给教授们擦汗,后来干脆在教室里装了铁柜,里面放上冰块用来降温。每逢发工资的时候,曹锟都嘱咐行政人员把大洋用红纸包好,用托盘托着,恭恭敬敬地送给教授。当时河北大学的教授的工资虽然比北京的一些大学稍低,但对于物价比北京低得多的保定,一个月两三百块大洋的工资已属天价。曹锟没有文化,却偏爱给学生训话,每次训话必强调尊重教授。他说:“这些教授都是我辛辛苦苦请来的,如果谁敢对教授不礼貌,我就要谁的脑袋。”当然,也没有哪个教授把所谓的学生不礼貌行为告诉曹锟,也没有谁真的掉了脑袋。

阎锡山:下指标包村办“强迫教育”

  阎锡山在山西推广义务教育,具有“强迫”的味道,挺符合民国前期称义务教育为“强迫教育”的特色。

  阎锡山的方法是这样的:先在山西省城太原推行义务教育,然后在其他城市推行,然后在县城推行,然后在三百户以上的村落推行,最后在小村庄推行。

  阎锡山曾留学日本,深受现代文化的影响。他统治山西达38年之久,在教育方面颇有建树。山西当年的教育被称为中国教育的典范。阎锡山率先在全省实行中小学免费义务教育,他要求全省从省会到村庄,几年内统统建起国民小学。然而各地由于财力所限,无法全部新建校舍,不少地方就占用孔庙、土地庙、关帝庙、龙王庙等原有的公共建筑作为校舍,而占用孔庙必然遭到遗老的反对,占用其他庙宇也会遭到善男信女的反对。阎锡山就派兵办“强迫教育”,为了使建校更顺利,阎锡山直接让军官去办学,他给手下的旅长团长营长连长都下了硬指标:每人包定几个村,在两年内把学校建起来。建成以后,直接担任该学校的校长。自1942年开始,山西全境适龄儿童入学率,每年都能达到80%以上。这么高的适龄儿童入学率,即使是在当时的世界上也是首屈一指的,何况中国当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韩复榘:从不拖欠教育经费

  韩复榘以大老粗着称,也是搞笑大王。他说的话虽然难听,但却也颇有几分道理。比如说用人问题,韩复榘就有个大前提,用正人不用歪人。他走马上任山东省政府主席后,便把一些术士、僧道类人物,统统请出了衙门,取而代之的是新派文人,如大名鼎鼎的何思源、梁漱溟等等。

  何思源他本是蒋介石的人,能出任山东省教育厅厅长,乃出于蒋介石的一手安排。但这并不等于说,何思源出任该职,完全靠人际关系,他本人是有真才实学的。

  韩复榘是由河南省政府主席平调山东的,新省府班底,基本上都是他从河南带来的,只有何思源来自南京方面。韩复榘也许是为了给何思源这位钦定的人物一个下马威,就声言要省财政削减教育经费。何思源闻之,怒气冲冲地找到韩复榘,说教育经费不但不能减少,以后每年还要增加,否则他就要走人。身为一省最高行政长官的韩复榘,不仅没有被触怒,反倒不断安慰何思源,并保证决不拖欠教育经费。

  韩复榘在山东主政七年,山东的教育事业不仅不落人后,且发展迅猛。就是教育工作本身,韩复榘也总是放手让何思源去做,他从不横加干涉,更未向教育界安排过一个亲信。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