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调整供给结构为增长注入新动力

http://www.CRNTT.com   2014-01-16 09:54:57  


 
  2.重视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

  生产决定消费,不仅决定消费的对象和消费的方式,而且还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但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消费不仅是生产的目的和生产的动力,而且调节着生产,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动力。

  应该认识到,不同时期两者的相互关系和力度不一致。在经济过热时,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只能反作用于生产,且反作用力较弱。反之,在经济低迷和萧条时,生产对消费的决定作用就明显减弱了,从一定程度上讲,消费还会对生产产生比较强的决定作用。尤其是消费需求疲弱,消费市场持续低迷时,会给企业生产和经营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特别是从事基本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生产与经营的企业,会由于需求不足而陷入严重的困境。

  对中国来说,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增加,已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消费需求也从生产导向转向了消费导向,生产、投资、产品供应等已不再完全由生产企业和政府说了算,而是由市场和消费者说了算。如果仍然一味地依靠生产和投资拉动经济,而不发挥消费的拉动作用,不注重消费者权益,显然是不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也是很难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的,而注定是不可持续的。

  生产环节是经济运行的基础环节,生产什么才可能消费什么,扩大消费须率先打破制约消费的生产“瓶颈”。打破这个“瓶颈”,不仅要求生产环节始终坚持以质取胜、以信取胜、以新取胜,适应消费升级新形势谋求转型,真正生产出质优价廉、适销对路的产品,而且还要将生产、消费放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这一经济运行的全过程中来考量,尤其要从交换环节上下工夫,管好进入消费市场的“准生证”,真正把不合格的产品挡在市场的大门之外。

 有效供给不足仍在制约消费潜力释放

  文章认为,1.商品质量对消费的“瓶颈”影响不可低估

  长期以来,食品质量一直是人们老生常谈的话题。不断爆出的食品安全问题,使消费者对食品及其行业失去信心,对相关行业等产生了巨大冲击,也对居民日常生活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主要影响集中在饮食习惯、出行旅游和卫生习惯等三方面:一是减少了外出活动和就餐的次数;二是一些居民减少了去商场购物次数,减少了去公园、影视院等公共场所的次数,相应消费减少,影响到服务业的发展;三是服务质量不高,旅游市场宰客,事故频发等使一些居民取消了出行计划,对旅游业产生较大影响。

  食品质量是关系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大事。经济越发展,人们生活水平越高,消费者对产品的技术含量、性能、品质的要求越高,生产、流通环节出现问题对扩大消费的制约十分明显。生产环节是经济运行的基础环节,生产什么才可能消费什么,而在目前形势下,消费对生产流通也会产生巨大的反作用。因此,扩大消费必须率先打破制约消费的种种“瓶颈”,彻底消除生产、流通领域里的梗阻,真正把不合格的产品挡在市场的大门之外,尽快建立一个使居民安心消费和放心消费的环境,发挥消费对经济的拉动力。

  2.服务质量不高直接影响消费增长

  近年来,中国网购交易量快速增长,而网络销售食品的质量监管比传统商业难度更大,因为食品进货渠道不明、食品宣传不实、储存运输不规范、食品安全事件追溯难、售后维权难等产生的消费纠纷屡屡出现。据全国消费者组织受理的消费投诉显示,2012年全国消协组织共受理网络购物投诉20454件,其中合同类投诉最多,为7691件,占37.6%;售后服务类投诉位居第二,为5721件,占28%;排名第三的是质量类投诉,为5458件,占26.7%。2013年上半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网络购物16408件,同比增长99.7%。

  此外,一些商品掺假售假、部分超市使用虚假价签、一些零售企业虚价打折、返券促销等误导消费者的现象仍然存在,农村市场设施落后、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不高、售后服务不到位等,导致居民对国内部分产品质量和安全性产生不信任感,严重影响了居民消费信心和消费意愿,使居民消费安全感进一步降低,导致消费者心有余悸,不敢消费,也影响了消费需求的增长。

  3.价格超出居民承受力,使商品有效供给大打折扣

  近年来,尽管市场商品应有尽有,但由于中国商品在流通环节、特别是物流环节的费用过高,不合理的税费负担较重,导致消费品的相对价格持续走高,抑制了最终需求。持续的物价上涨不但影响百姓生活,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消费的提升,致使多数居民消费更趋于谨慎,对价格的敏感度提高,不少中低收入消费者又回归到捂紧钱包、精打细算过日子,持币待购行为较为明显。

  加之近几年来居民收入差距的拉大,形成了不同的消费群体,消费分化日益显着。表现在消费取向上则是多元化趋势,即一部分消费者循规传统,消费以实用为主,讲求节约和理性;一部分高收入者则取向新潮,讲究精致的生活享受和消费品位,通胀对这一群体没有产生影响。

  2012年,中国CPI同比上涨2.6%,其中食品价格上涨幅度高达4.8%。2013年1-10月平均,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去年同期上涨2.6%。虽然猪肉价格有所回落(-0.3%),但蔬菜、水果等价格依然居高不下,同比分别上涨7.4%和6%。持续上涨的食品价格(上涨4.6%)逐渐超出部分中低收入居民消费的承受能力,粮食、蔬菜等一些基本生活品价格涨幅较大,居民生活成本上涨,消费支出增加,对消费预期产生不利影响,进而影响到消费需求的持续增长,居民实际消费增速较上年有所回落。

  对于普通百姓而言,通胀可能意味着其财富水平一定程度的缩水,因此,当通胀来临或即将来临,人们会改变自己的投资和消费行为,尽可能多地增加储蓄而减少即期消费。为了减少收入降低带来的压力,人们外出餐饮、娱乐、旅游的比重会降低,从而影响到这些行业的营业收入。收入预期下降会导致人们在购买商品时更加小心谨慎,注重商品性价比的比重上升,对产品实惠的重视程度上升,中低端货物与服务更受市场的欢迎。消费者回归现实,品牌消费会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品牌的溢价意义降低,趋优消费大大降低。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