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瓷器之国”与“风车之国”开启中欧关系新局

http://www.CRNTT.com   2014-03-30 07:14:03  


 
  中国国家主席首次出访荷兰,是对中荷经贸关系重要性的确认,也提升了两国政治外交的互信度。作为一个小国,同时也是发达国家的荷兰,在发展中大国中国的战略视野中,地位非同小可——是中国对欧全方位外交的重要一环。
 
  中国对欧关系,已经由点到面,从传统欧洲到新欧洲全面展开。作为传统的、高度发达的欧洲国家,中荷合作可圈可点,可谓质量并举,尤其在农业、科技和水利上中荷合作处于欧洲前列。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国新型城镇化的进程中,如何提高利用高科技手段提升农业集约化生产,荷兰作为世界上第二大的农产品出口国,给中国提供了可供的最好的范本。
 
  自然条件并不好的荷兰,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很差,但其通过围海造田的坚韧不拔,因为颇有些像中国愚公移山的精神,因而被称为“欧洲的中国人”。荷兰人向大海要土地,在恶劣条件下,通过高科技含量发展农业的经验,有助于提升中国农业的产业化和集约化。因而,中国在农业现代化方面,要学做“中国的荷兰人”。
 
  值得一提的是,从中国和英法德三个欧洲大国的关系走向看,经贸关系固然是政治外交关系的润滑剂,但基于纯粹功利因素的双边关系总是难免受不安定因素的滋扰。譬如“欧洲三剑客”都曾因为会见宗教分离主义分子达赖而和中国产生龃龉,这种习惯性的波折凸显“欧洲三剑客”的大国自负,但无一例外通过“早知如此”的外交公关修复对华关系。荷兰,在意识形态领域自然和英法德并无本质不同,但荷兰在欧洲属于中小国家,不像其他三国那般找大国感觉逞威逞强。而且,荷兰的国家属性,较为宽容自由,对中国文化和经贸关系,也少了太多功利因素。
 
  中国文学讲求义利兼济,这样的关系才敦厚和谐;见利忘义,是中国文化之大忌。国际关系,固然是现实主义的利益至上,但利益中若涵盖义的因素,这样的国家关系更为久远,也更具战略深远性。中荷关系,在中欧关系中就蕴含着这种敦厚的义的元素。且不说荷兰人400多年前就和中国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建立了密切的经贸联系,就是现在的“风车之国”也从明代青花瓷中得到启发,制作出中西合璧的荷兰青花瓷——代尔夫特蓝瓷。据说,这种蓝瓷的明代风格,比中国景德镇做的还要地道。

  中国曾经流行的描写唐代狄仁杰破案的《狄公案》,乃出自荷兰汉学家高罗佩之手。更有趣的,豌豆在中国称作“荷兰豆”,在荷兰却被成为“中国豆”。中荷之间,因为文化吸引而经贸合作,是国家间软硬实力相濡以沫的合作,关系持久而更能求同存异消解互疑。
 
  中欧关系在深化,中荷合作是典范。
 
  作者为中国察哈尔学会研究员 来源:2014年03月29日联合早报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