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中国需要文学奖吗?

http://www.CRNTT.com   2014-07-08 14:22:20  


 

  如何衡量一个文学奖项的影响力?读者和市场反应是一个重要的参照。简单地说,从出版社的角度,文学奖如果足够牛逼,那么一个作家一旦得奖,他的书就会立即畅销,获得巨大的市场效应。以莫言2012年获得诺贝尔奖为例,那段时间上海文艺出版社一直在加班,疯狂加印出版他的文集,半年以内,销售额达到2.5亿,每本书的销量都超过百万册。

  这样的销量哪怕在诺奖评选历史上也是首屈一指的了,据说诺奖评委会被这个巨大的效应惊得目瞪口呆,终于见识到了中国市场的巨大威力。

  茅盾文学奖固然无法与诺奖匹敌,但一个作家获得了茅盾奖,其作品销量也能迅速攀升,甚至达到10倍以上。比如麦家的《暗算》和《解密》,得奖前已经是畅销书了,销量在10万册以上,得奖后马上又上升了几十万册。与作品销量并驾齐驱攀升的还有作家的身价,这个时候电影公司来买剧本,价码就跟以前完全不一样了。

  魏心宏认为,文学奖之所以能在中国爆发出如许市场威力,除了奖项本身的质量和权威性等影响因素外,更是因为和人们旺盛的文化需求相比,目前中国的文化发展水平是相当不匹配的。“国家虽然提出文化大发展,其实精力还是集中在经济建设上,文化具体怎么发展,难听点说,心里没什么谱,大家只能探索,这个过程难免混乱,会出现一些泥沙俱下的作品,读者要自己从这些东西里面分辨出哪些是精华,哪些是糟粕,相当不容易。”
  
  ■ 文学奖不能承受之重

  事实上,除了茅盾文学奖外,还有一个同样由中国作协主办的奖项,也对作家们极具吸引力,那就是鲁迅文学奖。

  不过,相较茅盾奖,在出版社眼里,同为全国性奖项的鲁迅奖市场威力尚缺少一个明显的指标。这或跟两个奖项的定位差异有关。

  文学奖如何形成自己的美学倾向,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但如果说鲁迅奖实质上是一个假伟人之名的奖项,依茅盾本人的遗愿创立的茅盾奖,是否有传承“茅盾传统”的动力?很多文学评论人士都认为是有的。茅盾曾说,他希望能以文学创作的形式把波澜壮阔的“现代史”宏观地描述出来,著名文学评论家夏志清也同意—就宏大叙事而言,现代作家“无出其右”。所以说,茅盾的文学创作是有其鲜明的叙述特征的,甚至被捷克汉学家普实克称为“史诗叙事”。而从多届茅盾奖得奖作品里,也能明显看出宏大叙事和现实主义的侧重,以及对历史题材的关注等。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