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抓住中国重构战略石油储备的时间之窗

http://www.CRNTT.com   2014-11-10 09:16:58  


 
  文章认为,未来中国原油进口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将来自中长线角度的战略储备需求。经过11年的推进,国家石油战略储备一期四个基地如今已悉数建成投入运行,全部储备能力为1.03亿桶;第二期储备基地正在建设中,计划储备能力为2.32亿桶,到2020年第三期储备基地建成,中国的战略石油储备基地总容量将达到5.03亿桶,到那时,中国战略石油储备能力将提高到90天,2030年提高到120天。

  眼下低迷的油价为中国石油战略储备创造了千载难逢的“补仓期”,让中国企业赢得了大步“走出去”的历史机遇。据高盛的估算,要实现预算收支平衡,俄罗斯政府需要油价高达每桶104美元,伊朗需要每桶139美元,沙特需要每桶85美元。在眼下的低油价下,中国企业可趁机加大海外石油产业链中的上游投资力度,进一步拓宽未来向国内提供战略石油储备的基地平台,消除原油供应的不确定风险。与此同时,利用油价下降的“窗口期”,我们应及时启动原油进口管理体制的改革步伐,适度授予民营企业的进口资质与权利,创新战略石油储备的主体结构,构建起国家、企业和社会多层次的石油储备体系。

  中国目前石油进口总量的50.1%来自中东地区,30.2%来自非洲国家,而这些国家和地区存在着恐怖袭击、政治动荡等诸多地缘政治风险,从这些地区进口的原油都须经过发生了全球60%海盗袭击案的马六甲海峡。如果恐怖分子采用自杀性方式,攻击一艘装满几十万吨原油的油船,可使马六甲海峡关闭一年以上。此外,美国将马六甲海峡看成是必须控制的世界16大咽喉水道之一,印度在马六甲海峡西部入口处的安达曼尼科巴群岛部署了海军把守等。因此,为了分散石油运输风险,中国应该借国际油价下跌增大商业话语权的良好机遇,加大和拓展与俄罗斯、中亚与东南亚国家以及加拿大等石油出口国的谈判与合作,在逐步降低对中东国家油源过度依赖的同时,加快推进中哈、中俄、中土和中缅等油气运输管道的建设,开辟多元化的石油进口通道。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