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拨浪鼓何以在中国经久不衰?

http://www.CRNTT.com   2014-12-18 14:21:19  


 
拨浪鼓摇出的“义乌精神”

  创建于1982年的浙江义乌中国小商品城,今天是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产品出口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拨浪鼓则被认为是义乌市场的象征,在义乌国际商贸城门口,矗立着手拿拨浪鼓的挑货郎铜像,在廿三里街道还有拨浪鼓市民广场。义乌人尊重拨浪鼓,始于300年前当地的“鸡毛换糖”。

  据《义乌县志》记载,清乾隆、道光年间,将近年关时农民就肩挑自制的糖饼、姜糖,手摇拨浪鼓,走街串巷和人家换杀鸡宰鸭拔下的鸡毛鸭毛。好的鸡毛鸭毛做成鸡毛掸子卖,差的就当肥料。当时货郎的“装备”有2个箩筐、2个山货盒、1个拨浪鼓和1根扁担,盒子装糖饼,箩筐装鸡毛鸭毛。后来货郎不再收鸡毛鸭毛,担子里的东西变成了各种日用小百货,但摇拨浪鼓揽客的方式一直延续着。

  此次李克强总理获赠的两只拨浪鼓,是从经营户中征集而来。旧的拨浪鼓本来的主人已80多岁,自1960年代初就拿着它走街串巷,做小生意。新鼓是由浙江工艺美术大师万少君和徒弟用大红酸枝配羊皮制成。有意思的是,旧的拨浪鼓为1颗珠子,新鼓则有2颗。义乌商城负责人解释,它们分别象征着义乌市场的过去和现在:过去是实体市场一条腿走路,现在有了线上线下两条腿。

  这只新拨浪鼓直径10厘米、厚度4.8厘米,鼓身雕刻着四只形态各异的鹅,以及“咏鹅”两字。“‘咏鹅’取自唐代诗人骆宾王的《咏鹅》,因为骆宾王的故乡廿三里是义乌拨浪鼓文化的发源地,浮萍则寓意幸福、平安。”万少君说。

  (资料来源:新华社、大连日报、澎湃新闻网等。)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