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能源合作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大引擎

http://www.CRNTT.com   2014-12-28 09:19:46  


中哈原油管道已累计向国内输送原油超过5700万吨
  中评社北京12月28日讯/丝绸之路经济带辐射40个国家,覆盖30亿人口,连接着亚太经济圈和欧洲经济圈,拥有巨大的市场规模和贸易投资潜力,是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对于推进沿线各国的经济现代化,维护区域和平稳定,实现合作共赢,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而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开发建设中,必须将能源合作作为重大引擎和抓手,通过构建能源组织协调新机制和能源资源跨国产业链,打造经济带“利益共同体”,加强货币融通和物流畅通,推进沿线国家全方位合作,最终实现区域共赢共荣的目标。

  中国经济时报发表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经济学家辜胜阻文章表示,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能源合作空间广阔,发展潜力巨大。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上,有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伊朗等重要能源生产国,也有中国、印度等重要能源消费国,沿线国家能源经济结构互补性强。中亚经济带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据国际能源署(IEA) 预测,中亚地区石油开采储量超过300亿吨,天然气可采储量超过10万亿立方米,有可能成为仅次于中东的世界第二大油气产地,是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最大能源库之一。中国与中亚地区的能源合作始于1997年,由此中国与经济带沿线国家的能源合作已经逐步展开,未来合作空间发展潜力巨大。中国-哈萨克斯坦原油管道已于2006年正式通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条陆路原油进口管道。中哈原油管道自通油以来,已累计向国内输送原油超过5700万吨。中国是土库曼斯坦最大的天然气合作伙伴,预计到2020年左右,土库曼斯坦每年向中国出口天然气总量可达650亿立方米。今年5月21日,中俄签署了《中俄东线供气购销合同》,根据双方商定,从2018年起,俄罗斯将开始通过中俄天然气管道东线向中国供气,输气量逐年增长,最终达到每年380亿立方米,累计30年。

  开展能源合作符合沿线各国战略利益和国家能源安全的需要。发挥经济带沿线的能源生产国、消费国、过境国的经济能源结构的比较优势,构建新型能源合作机制,改进国际能源秩序与格局,这符合经济带沿线国家共同的战略利益。中国能源消费迅速膨胀,能源安全形势日益严峻,开展能源合作有利于维护国家能源战略安全。中国的能源安全存在三大隐患。第一,对外依存度高。2013年,中国石油表观消费量为4.98亿吨,石油对外依存度则保持在58.1%。据国际原子能机构预测,2020年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将达68%。过高的对外依存度使中国在石油问题上易“受制于人”。第二,能源来源过于单一集中。据统计,中国原油进口的70%以上来自于政治局势较为动荡的中东和非洲地区。一旦这些国家发生动乱,将会直接影响到其对中国的能源消费供给。第三,运输线路单一。原油进口线路主要依靠海上运输,中国进口石油的80%通过马六甲海峡,亟须打通南下东南亚和西进中亚地区的陆路通道。多元化战略是规避风险的有效手段,对中国这样一个能源消费大国而言,要确保能源消费安全必须实现能源进口渠道多元化,而对能源生产国而言,要确保能源出口的稳定性,则必须实现能源出口对象多元化。抓住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机遇,扩大能源市场规模和贸易范围,实施进出口多元化战略,形成以能源资源互补为主的深层次合作,有利于维护各方能源安全、扩大能源利益。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