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等待中国版“哈佛”

http://www.CRNTT.com   2015-01-12 13:59:48  


 
资金难题

  办学性质的公益性与巨大的资金投入之间的矛盾,一直是合作办学难以逾越的一大难题。

  2003年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总则规定,中外合作办学属于公益性事业,是中国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

  而在教育部审核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中,除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卓越国际学院”等少数几所学院外,绝大部分中外办学者不要求取得合理回报。即使长江商学院,亦注明不要求取得合理回报。实际上,从创业一开始,吴清辉校长就面临着筹措资金的困难。

  “香港浸会大学从继续教育学院拿出1.5亿港元。用了一两千万建校舍,另外3000万用作前期操作,之后浸会大学就没有再投入了。做得很辛苦,我们是纯英语教学,绝大部分的老师都要海外聘回来,薪水相对高一点。”吴清辉校长介绍。

  直到2014年,UIC终于等到转机。珠海市跟其签合作协议,无偿拨300亩地建校。另外,UIC被纳了珠海市高等教育机制内,市政府每年从财政中划拨500万元,直接补贴给教职工。此刻吴清辉感觉轻松了一点。

  “资金问题我们一直在解决。现在UIC在校学生规模达4900人。像我们这种强调师生关爱的成人教育、博雅教育,一般不超过4000人,6000人是极限了。”

  吴清辉说,一方面,希望地方政府和合作方共同来解决财政的问题;另一方面,寄希望通过让绝大部分老师认同他的教育理念,共同奉献。

  吴清辉面临的财政困境,并非校校合作的中外办学机构独有。

  温州肯恩大学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一直参与筹办和创建的副校长钱强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中外双方协议的签署都比较谨慎,手续很繁琐,尤其在法律层面上的对接很复杂。“投入很大,包括师资的投入、学校基础建设的投入,目前来说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

  昆山杜克大学刘经南校长也有同样的看法,昆山杜克大学想走美国那种精英型的私立大学办学模式,学生收费远远低于培养成本,光是学生宿舍人均就达52平方米,他们估算了一下,学生自己承担的费用,占成本的1/4到1/3左右。“目前运行经费靠昆山市政府补贴一半,杜克大学补贴一半。”

  “国外的校友是有一个与资本主义的同步发展过程。西方现在比较成熟,企业赞助学校可以免税。相当于一个企业,与其给政府收税,还不如捐赠给学校,还落一个好名声。中国没有这样一个机制和文化,需要一个漫长的培育过程。”重庆大学新闻学院院长、教授、博导董天策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中外合作办大学要实现良性循环,大学初始定位便应该是一流学校,始终以学术为唯一标准。如此,自然会有成功的企业家、慈善机构或者学术机构捐款支持它的发展。”香港国际教育发展协会会长杨永明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如果中外合作办大学没有财政投入,又没有其他资金来源,实际上就会逼迫学校走上规模扩张的道路。不扩招就没钱,就只有关门。这就跟它博雅和精英教育的理念相违背。”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