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人均GDP的“量变与质变”

http://www.CRNTT.com   2015-02-10 09:39:27  


  中评社北京2月10日讯/继京、津、沪、浙江、江苏、内蒙古之后,2014年广东和福建两省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大关。至此,全国已经有8个盛自治区和直辖市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人均GDP跨越1万美元,听上去的确很“高大上”。然而,对老百姓意味着什么?专家认为,人均GDP是经济学中衡量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人民生活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

  中国网刊登时评人王旭东文章表示,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是一个量变指标,尤其是超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标志。跌入中等收入陷阱的特征是,经济徘徊在人均GDP1万美元以下,很难突破1万美元。因此说,突破1万美元的“量变”是令人欣慰的。即便在“GDP依赖”逐步弱化的今天,人均GDP的指标价值依然是重要的,“量的积累”,意味着财富的增加,生活的改善,我们一起走进“薪时代”……当然,要排除那些“拖了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后腿的人群”。

  中国已迈入中等收入甚至是中上等收入国家行列。可是,中产“很丰满”,生活“很骨感”;中等收入“很丰满”,中等消费“很骨感”。有关人士分析当前大多数中国式中产的心理特征“虽然拥有自己的房产,但却因此背上沉重的还贷包袱,生活质量大幅下降,不敢轻易更换工作,不敢娱乐、旅游,担心生并失业,更没时间好好享受生活,身体有了着落,心却失去了安全感。”理想中的中产应该是这样“他们应当有时间教育自己的孩子,有金钱可以捐赠给自己所支持的慈善项目,有理想能够与家人周游世界。”

  文章认为,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的“鞭策与激励”。在贫富不均严重的条件下,在收入分配与获得公共资源与服务不平衡的背景下,“人均”有可能落入“陷阱”,因此,“你真的很富有吗”的拷问与反思,是必不可少的,是整个社会都必须做的一道问答题。恐怕更多的是在鞭策收入分配改革的提速,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激励民生的进一步改善,多一些“雪中送炭”,少一点“锦上添花”,让社会保障与福利进入“既患不均又患不寡”的时期。 


【 第1页 第2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