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希腊凭什么一直“理直气壮的赖账”?

http://www.CRNTT.com   2015-03-16 12:14:30  


  中评社北京3月16日讯/希腊官员威胁称,希腊在欧元区不可或缺,一旦希腊退出,欧元区最终将崩溃。其实,自2010年欧债危机爆发以来,希腊一直在用"不救助就退出欧元区"这招换取救助资金。事实是这样吗?国际问题分析员文昊对这一问题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自希腊激进左翼联盟政府上台后,就开始"理直气壮地赖账",“希腊大爷”在短时间内作出各种令人瞠目结舌的举动。

  在今天的全球市场上,希腊成为了风行一时的热门话题。自希腊激进左翼联盟政府上台后,就开始“理直气壮地赖账”,总理齐普拉斯在短时间内作出各种令人瞠目结舌的举动。

  事实上,希腊欠债不还早有传统,希腊人民从来不把欠债不还当回事。

做假账“混入”欧元区

  希腊的债务危机还得从2001年说起。当年,希腊花尽心思加入欧元区,甚至不惜隐瞒自身的债务情况。

  根据欧洲1992年签署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欧洲经济货币同盟成员国必须符合两个关键标准——预算赤字不能超过GDP的3%和负债率低于国内生产总值的60%,而当时的希腊不能满足这两个条件。

  但在“高手”高盛的包装下,希腊掩盖了一笔高达10亿欧元的公共债务,以符合欧元区成员国的标准。这样,希腊在2001年“混”入了欧元区。为此,希腊政府支付给高盛集团3亿欧元的佣金。

  2009年,希腊新政府披露了上一届政府隐瞒大量财政赤字,财务造假的小把戏,当时希腊的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已高达12.7%,远高于欧盟规定的3%的上限,公共债务余额占GDP的比重则高达110%。

  2010年1月底2月初,货币掉期交易即将到期,高盛联合美国对冲基金大肆做空希腊债券,希腊债务危机由此开始,也揭开了欧债危机的序幕。

  希腊经济缺乏内生增长力,工业产值只占GDP20%,支柱产业是船运、旅游、零售和商务,因此,长久以来希腊通过在欧元区发行国债作为国内财政的重要来源,而财政主要用于国民的福利和基础设施建设。在希腊,其社会福利不仅高昂且名目繁多,每年政府都要为公务员福利拨出数以十亿计的款项。

  由于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福利基本无收益,希腊政府通过国债所募集的资金收益率也较低。偿债能力有限的希腊政府通过以债养债,将债务雪球越滚越大。

  据希腊统计局的初步数据显示,2011年希腊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占GDP的比重分别达到9.4%和165.3%,远远超出了欧元区的红线。

  正常情况下,如果经济能够快速企稳,其经济发展增速高于其融资成本(即国债利率),那么这种模式即可继续循环下去。当2008年金融海啸席卷全球时,希腊的滚雪球游戏终于走到了尽头。

  船运、旅游等支柱产业萎靡不振,偿债链条断裂。2003-2008年,希腊经济的年平均增长率是4%,但受金融危机的冲击,希腊从2008年起陷入经济衰退;2009年GDP增长率为-2%;2010年这一数据为-4.4%;2011年经济继续恶化,GDP增长率为-6.8%。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