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宏观经济积极因素正在积聚

http://www.CRNTT.com   2015-03-20 08:57:07  


 
  新经济增长动力正孕育形成

  文章认为,劳动力与资本形成是经济增长两大重要因素,但绝非决定因素。现代经济增长实践表明,技术创新才是推动内涵增长的主要途径。当前中国正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创新驱动发展已经成为社会共识,也是中国经济发展战略选择。在政府引导和市场选择下,中国创新驱动发展积极因素正在凝聚。高技术产业增长较快,今年前两个月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2%,增速比规模以上工业快4.4个百分点。其中,科技进步带动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增长17.4%。中国消费潜力巨大,汽车产业更新升级和节能环保将给宏观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今年前两个月,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2.8倍;其中,纯电动汽车同比增长3.4倍,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增长2.3倍。如果中国纯电动汽车技术取得更大突破,充电桩建设更加普及,就当前中国2.64亿辆机动车在未来进行逐步置换,将会形成巨大产值,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此外,互联网技术与传统产业结合,成为新经济增长动力源之一。全国网络销售继续呈现高速增长,网上商品零售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3个百分点,带动快递行业快速增长。互联网金融在中国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还有,大众创业氛围正在形成,今年1月份,全国新登记注册市场主体同比增长14.4%,其中新登记企业34.8万户,增长37.7%。这些情况表明,中国经济增长动力转换有序,积极因素在增多,宏观经济表现并没有想像中悲观。

  期待货币大量放水并不现实

  文章分析,今年2月中国新增人民币贷款1.02万亿,同比多增3768亿元;2月末M2同比增长12.5%,增速比上月末高1.7个百分点,货币环境整体适度。应对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客观上需要货币政策相机抉择,通过货币政策工具操作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但这并不意味着需要出台中国版的量化宽松(QE)。仅仅依靠货币政策并不能形成经济增长动力。美国经济复苏虽然是在QE环境下形成,但在此过程中的去杠杆才是关键所在。随着中国实体经济债务率水平上升,继续加杠杆空间缩小。过去货币政策实践都已经表明中国不适宜采用货币“大水漫灌”的调控方式。只有坚持稳健货币政策取向,才能有助于创造适宜的金融环境。

  认识经济新常态,适应经济新常态,更需要在经济新常态下进一步创业创新。中国经济发展潜力巨大,大众创业致富愿望强烈,再加上改革释放红利,未来中国经济回升并不遥远。当前社会与市场均需要坚定中国经济发展信心。而社会信心向一致经济行动转化,势必加快宏观经济回升的时刻到来。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