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民办养老院经营尴尬凸显社会养老危机

http://www.CRNTT.com   2015-03-31 12:32:02  


  中评社北京3月31日讯/今年大年初一,湖南娄底双峰县“爱心养老院”六旬护工罗仁初因被拖欠半年工资4万多元而迁怒杀人。当天夜里2点钟,他从床上爬起,抄起院子里的红砖,打开一间间房门,把砖头砸向老人,致使受18老人受害,其中死亡8人,另有6人重伤住院。

  中国网刊登时评人莫开伟文章表示,以这种残忍极端手段杀死老人来报复养老院老板拖欠工资案件虽属个案,但案件背后民营养老院惨淡经营现状不得不引发人们深思。如果“爱心养老院”经营收益不错、哪怕至少能做到收支平衡,也不至于拖欠护工工资,这起血腥惨案就不会发生;退一步,如果各级政府在民营养老机构经营出现入不敷出、陷入经营亏损时,建立亏损补贴等救助机制,这一杀死老人惨案就不会发生。可这一切只是假设,不幸的一幕不可避免地发生,让人扼腕叹息。

  文章称,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且“未富先老”,在国家尚未建立起足够养老社会保障体系之时,“银发浪潮”已席卷神州大地。中国老龄研究中心主任党俊武提到了两个数字,第一个是老龄委此前公布未来中国老年人口数量,到2053年将达到4.87亿;第二个数字是失能老人以及半失能老人,目前这一数字已有3300万,这足以表明中国未来社会将深陷养老窘境。而与之对应的是我国公办养老机构供不应求,一床难求已成大多数城市养老现实。以沈阳为例,全市人口810多万,60周岁以上老年人152万,占人口总数百分之二十,老龄化情况危急。但沈阳公立养老机构,仅能满足10%有需求的老人入祝再如北京市第一社会福利院有1000多张床位,但有2万多人排队等待,而每年只有50张床位会空出,有生之年排上号希望渺茫。同时,还有一种极不协调养老现象是,公办养老机构大都沦为有身份、有级别政府退休公务员的“福利”,一般普通民众根本不可企及,真正需入住养老机构的、经济有困难的孤寡、失能、高龄老人陷入无老可养的“被遗弃”状态,真叫人揪心。

  好在中国政府也看到了养老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巨大矛盾,也意识到了单靠政府投入养老机构无法解决社会养老问题的严重性,为扭转养老不利局势,相继出台了鼓励民间资本进入社会养老领域政策,如2000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19号文件,鼓励提倡民营资本投资社会养老机构;2005年,民政部出台了《关于支持社会力量兴办社会福利机构的意见》,规定社会办福利机构将享受优惠地价,用水、用电、电信业务也将全部享受政府优惠政策。近两年政府又出台了鼓励民营资本进入社会养老及健康服务业领域政策。应该说,中央政府看准了方向,制定的政策也对路了,但效果却不尽人意。一些民营资本贸然进入了养老产业领域,投入了大量资金,但效益不理想,盈利的少,勉强维持或陷入盈亏状态的多,让民营养老机构深陷泥潭,难以自拔。如民政部今年1月公布数据显示,一半以上(51%)的民办养老机构收支只能持平,还有40%的民办养老机构长年处于亏损状态,能赚钱的只有不足9%。这在任何一个行业,都十分罕见。民营养老机构惨淡经营现状,对未来民营资本进入养老产业无异于“晴天霹雳”,可能会让更多民资望而生畏、望而却步,这对未来中国社会养老无疑是雪上加霜;在中国城镇化快速增长境遇下,随着中国抚养比提高,尤其中国独生子女阶层将进入抚养行列,家庭养老将难堪重负,中国养老矛盾和问题将更加突出,这绝非危言耸听。 


【 第1页 第2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