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冰封东北 如何突围?

http://www.CRNTT.com   2015-04-14 12:28:52  


 
  自2003年实施东北振兴战略以来,保持了12.7%的年均增长率,高出全国平均水平,但是到了2014年,东三省经济增速集体跌破合理区间,媒体将这一现象称为“新东北现象”。李克强总理在座谈会上发出了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去年以来经济骤然出现如此低迷的状况呢?除了受国内外经济大环境的影响之外,东三省也要从主观上找原因。如果客观原因是主要原因的话,那就不会出现新东北现象了,而是全国经济都会出现如此幅度的下滑。东北板块所具有的内在特征才是这次断崖式下跌的根本原因所在。

  从产业结构来看,东北的经济结构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李克强说,大庆、一汽“打个喷嚏”,黑龙江、吉林就会“感冒”。产业结构单一,甚至有些畸形,因为原油价格下跌,大庆油田减少产能,黑龙江每年的税收要减少60多亿元。

  随着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的下跌,东三省背上了“资源的包袱”,总理幷不认可这种说法,资源本来是经济增长的动力,怎么可能是包袱呢?所谓的资源包袱更多的是产业结构带来的包袱,一个资源丰裕的地区容易陷入“资源诅咒”,如果依靠卖资源就可以赚大钱,那又有什么动力去发展新产业呢?由于一枝独大,很难枝繁叶茂,单一的产业结构,抗击风险的能力就差得多。

  由于存在着事实上的铁饭碗,在东北,“好工作”主要是指大型国企,比如一汽等,或者公务员、事业单位。笔者有位朋友,很有创业的意愿,但是家里根本不支持他自己“折腾”,而是托关系找了份稳定的工作。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带动了东北经济的发展,也埋下了潜在的隐患,幷没有为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夯实基础。

国企改革重中之重

  诚然,东北是新中国工业化的基地,大批的重化工业云集于此,上个世纪90年代国企改革,大批企业破产改制,国企工人失业。十几年过去了,国企依然占据东北经济半壁江山,远超过全国的平均水平。决策流程长,责任不明,互相推诿是多数国企的通病,国企普遍创新意识比较差,因为科层式的管理模式大大增加了决策成本,有时更是屁股决定脑袋,本来是装备制造业的基地,但是很多企业不得不从南方或者国外进口机床设备,在技术水平上的差距越来越大,东北后续增长当然乏力。上个世纪90年代的国企改革就确立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目标,国企是现代企业还是政府机构的延伸呢?企业的核心特征是有成本意识,新华社的报道中提到一位国企老工人的话:“一米的钢管、几颗螺丝,民营厂子拿这些都当宝。我们却浪费了,不当回事,‘一厘钱精神’没了!”这就是国企和民企在成本意识上的差别,没有成本的控制,企业的利润就被虚耗掉了,更为严重的是,企业从上到下失掉了责任意识。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