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中等收入陷阱”迷思

http://www.CRNTT.com   2015-05-21 17:17:47  


 
  从拉美等地区的经历可以看到,中等收入陷阱不仅表现为经济面:增长减速,经济效率处于“不上不下”的状态,宏观调控失灵,通货膨胀高涨;还会表现为很多社会问题:社会凝聚力、社会幸福感、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恶化,社会怨气冲冲,甚至陷入社会危机。

  另外,人口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历史上成功从中等收入升入高收入行列的国家,在其追赶过程中都未发生老龄化(日本等国老龄化是在高收入阶段发生的)。充分利用人口红利是这些国家平稳升级的重要因素。如果在潜在经济增长率提高之前就出现老龄化,抚养比上升,即所谓的“未富先老”状态,经济活力将受到严重压抑。



  不需要经济学理论,通过正常的观察我们也可以发现,在低收入和高收入国家,决定经济增长的要素是不同的,社会结构、制度安排也不相同。高收入国家往往具有很多共性,而中低收入国家则各有各的不同。

  中低收入国家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资本积累和要素投入,不仅过去30多年里的中国如此,其他国家,包括曾创造“奇迹”的东亚国家也是如此。这样的增长到一定阶段必然遭遇边际收益递减。也就是世界银行所说的,面对不断上升的工资成本,这些国家不能提升价值链,开拓以知识创新产品与服务为主的高成长市场。所以问题的关键在于能不能转变发展战略。

  在高收入国家,全要素生产率对增长的意义更大,而技术进步的主要来源是教育、科研与创新。这不仅意味着采取更好的技术,还包括更有效率的企业组织方式和管理方式,与此有着密切联系的因素是,这些国家往往经济自由度高,私营部门有充裕的发展空间。同时,高收入国家居民的平均受教育时间长,也是知识与创新的主要来源。

  任何创新技术都需要由劳动者应用,劳动者本身也是创新的主要源头。如果始终把劳动者困在长时间、高强度、单调机械的模式中,创新就不可能发生,也不可能有所谓的产业升级。一言以蔽之,创新的根基是更高水平的人力资本。如果能把劳动者从繁重的机械工作中解放出来,使其拥有更多余暇,就有可能通过再培训、再教育,成为拥有更高生产能力的劳动力。这也将带来产业结构的变化,缩小制造业尤其是低端制造业的占比,扩大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占比,而后者正是发达国家的特征。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