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 
经济每月谈:探讨中国新型城镇化与生态足迹

http://www.CRNTT.com   2015-08-29 00:07:52  


第七十四期“经济每月谈”昨日在京举行(中评社 王永雪摄)
  中评社北京8月29日电(记者 王永雪)城镇化是中国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动力之一。由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世界自然基金会共同主办的第七十四期“经济每月谈”昨日在京举行,与会学者专家以“新型城镇化与生态足迹”为主题,探讨中国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如何实现城镇化的绿色发展。

  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潘家华发言表示,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和中国新型城镇化的规划有共同的目标、愿景、要素、内容,就是人本、环境可持续、经济繁荣、社会和谐、合作共赢。

  潘家华表示,转型定位为第三产业服务业拉动的城镇化,是一种品质的城镇化。从驱动力来看,改革开放以来的工业化拉动城镇化,主要是投资驱动、外需拉动;转型发展的城镇化应该是消费和内需所拉动的。实现新型城镇化,需要有资源均衡配置;需要有城乡融合的体制机制保障;需要“托”和“拉”并举,才能使农村得以发展,“托”是对农村要有基本的生产保障,“拉”是实现资源均衡配置。此外,还需要认知上的转型,认识到环境的刚性约束。

  世界自然基金会项目执行总监李琳认为,在中国生态足迹快速增长的过程中,城市的城镇化率和整个生态足迹的增长率一致,都是正相关。城市化率高,生态足迹也高,城市人口的生态足迹高于农村人口。所以,从环境、生态的角度来讲,城镇化相当重要。以中国的决心、发展水平、管理体制、对自然资源需求约束的感受,中国要寻找一条低碳化的道路是完全可行的。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