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以开放促公平是深化国企改革动态标尺

http://www.CRNTT.com   2015-10-01 07:45:18  


  中评社北京10月1日电/中央公布《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指导意见》,开启了第五轮国企改革帷幕,昭示国企改革步入“深水区”,经济转型升级为“攻坚版”。

  上海证券报发表银监会“三个办法一个指引”起草专家之一、资深财经评论人杜静文章表示,建立中国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和新机制,国企是当之无愧的主力军与生力军。深化国企改革,面临着既要盘活存量,又要优化增量,还要做好减量的历史任务,肩负着既要获取发展主动,又要站上竞争高地,还要经受“伤筋动骨”大考的转型使命,这需要牢牢扼守以开放促公平这一动态标尺。

  以“开放”作为深化国企改革的动态标尺,是国企改革的一场自我革命,它需要面对众多利益格局的长期和持续博弈。不仅要理性地放弃因为多种原因所拥有的利益诱惑和习惯领地,而且要以积极状态和创新模式去开垦新的生存空间,并遭遇实践“过程反差”和心理“比较落差”的痛苦煎熬。这种起点与过程的公平性,以及舍弃既有格局与空间的不合理性,恰恰是深化国企改革的开放性所必需的,更是磨砺国企经营品质、提升经营效率、改变经济格局的根本所在。同时,国企的自我革命的过程,还会受到行政化管控力量的制约,并表现出从“越位”向“错位”变化、从“直接”影响向“间接”作用变化的主要特征。

  文章分析,国企积累的“体制不顺、机制不活和管理不善”等问题与矛盾,虽然原因复杂和多样,开放不够或开放不彻底是其重要和主导的因素。市场不开放或开放不够的后果,是市场大生态的环境不公平和竞争不充分,市场关系扭曲。在相当部分领域,私企和其他经济组织无法进入,难有参与竞争和改变状况的机会,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甚至可说是次要方面。关键在于,导致国企市场行为效力被“整体低效+任性无效”的现象与过程所混杂、所把持。由于在相当领域总是国企唱“独角戏”,出现垄断经营中效率与利益的关系倒置。虽然低效,还能获取高利,虽已“技术性”破产,还能继续经营。“效益约束效率”、“风险决定生存”的市场规则被蹂躏、肢解和破坏。

  常识和规律告诉我们,因为市场不开放形成的不公平,因为不公平产生的竞争不充分,与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和主流方向,存在本质性冲突与根本性矛盾。如果国企发展的“大”不具有示范性,发展的“快”不具有代表性,发展的“多”不具有方向性,则失去了其存在的基本意义。

  开放是市场的天性和原生形态,市场的开放程度是检验市场成熟状态的重要标准。因此,深化国企改革必须以过程开放和流程透明为动态标尺。只有开放的程度越高,体现国企市场独立主体的属性才会越彻底,只有开放的力度越大,放大国有资本的效能才会越完整,只有开放的手段越多,防控国企市场风险的能力才会越充分,只有开放的步伐越务实,完成国企市场化改革的重任才会越稳妥。

  文章提出,国企该如何开放?重点在“资本、资产、业务经营和人力资源(底层)管理”上,坚定信心并加大力度,并力求与市场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水平和不同环境约束相协调。

  在资本开放上,应坚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方向。通过资本的优化组合,形成以合理内部治理结构为支撑的市场新优势,打造以效率优先品质为依托的市场新领域。在此过程中,是参股还是控股,其实并非问题的关键。对于公益性领域限制不同资本构成比例,甚至实施“特殊股”制度等,也不是问题的核心。真正的要害是真正体现和做到各类资本地位平等,资本人格化过程中的权力公平。就是说,交叉持股、同股同利和相互融合等,不是简单反映在股本比例的构成和经营成果的分配上,而是渗透于经营过程之中,变化于经营手段之内,优化于商业模式之上。真正通过资本平等的内在力量,改变无效率或低效率的机制困局,激发内在活力迸发的体制优势。

  在资产开放上,应把控流动性获利的根本。资产不流动或变异、变态流动是市场的大敌,也是市场最紧迫的危险。要通过资产流动的充分性、真实性和有效性,解决好国企资产市场流动性“暴利”和“假利”交织并存的问题,要让国企的优质资产在市场洗礼下,通过嫁接、重组和改造,真正活起来,具有更多的辐射功能和更大的载体空间,从资产的理性流动中获得发展利益。让国企的低质资产尤其已蜕变为“僵尸”的资产,通过市场开放的过滤和选择,加速其退出甚至灭失的步伐,不再制造虚假利润并裹胁和虚脱经济运行效率与质量,从资产的真实流动中夯实发展基础。

  在业务经营开放上,应抓住跟着市场变的关键。为此,要特别协调好“权力分配、绩效考评和激励机制”的关系,培育国企跟着市场变的机制性动力。适应国家资本所有权人从管人管物到管资本的转变,注意这一转变过程中带来的信息不对称、代理成本增加、绩效考评不客观、权力约束变异和资产贬值风险等问题对开放经营的影响。尤其应注意因为三者关系不平衡带来的“泛开放”现象,就是国企在无视市场风险的“自大”和权力失序的“自恋”中,膨胀“任性”与“疲态”经营的神经和行为,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或风险。以过程透明和流程规范来促进经营的不断开放,以权力约束和激励机制对等来保障开放的持续安全,并持续完成市场化力量对于垄断经营领域的击破与改造。

  在人力资源管理开放上,应坚守不歧视的底线。国企前四轮改革打破了员工“铁饭碗”体制,但某些方面又变异出了另一种形式的“金饭碗”怪胎,典型的是一个企业中存在两种或多种用工制度。由于在岗位标准、收入分配、工作效能、职业生涯保障和发展机会上的明显差异,使得体制内员工优越地拥有了职业生涯的“金饭碗”。因此,深化国企改革,要完成巨量国有资产的质效提升,除了以市场化理念、原则和手段,分类管理好主要经营者、职业经理人外,更要注重底层人力资源的基础管理,拆除身份歧视的“围墙”,切实形成以绩效考评为主导的开放式分配制度,以能上能下为特征的开放式用人机制,以岗位提升为手段的开放式人员成长环境,以市场淘汰为路径的开放式公平力量,以此解开掣肘国企运行效率的基础机制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