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培育发展新动力

http://www.CRNTT.com   2015-12-09 07:44:12  


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必须把着力点更多地放到提高要素生产率上。这样,全面提高要素生产率,就成为“十三五”乃至更长一个时期经济工作的一项中心任务。
  中评社北京12月9日电/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由高速增长转入中高速增长。在速度变化的背后,更重要的是结构调整和增长动力转换。在原有发展动力减弱的情况下,如何加快培育发展新动力,实现新老动力的平稳转换,成为“十三五”时期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要“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按照这一要求,加快培育和形成发展新动力,在供给方面,要进一步优化要素配置,全面提升要素生产率;在需求方面,要有效发挥消费、投资和出口的协调拉动作用。必须加快相关领域改革,切实转变发展方式,使中国经济由以往主要依靠低成本要素驱动,转入更多依靠效率提升、创新驱动的轨道。

  一、优化要素配置,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

  经济日报发表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文章表示,过去30多年中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要素生产率较传统计划经济时期明显提高,但更多地还是依靠要素数量的增长。近些年来,中国的发展条件和发展环境出现了重要变化,如劳动年龄人口总数已经连续多年下降,劳动力、土地、环境等要素成本持续上升,重要工业产品相继出现历史需求峰值等,导致经济的潜在增长率有所下降。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必须把着力点更多地放到提高要素生产率上。这样,全面提高要素生产率,就成为“十三五”乃至更长一个时期经济工作的一项中心任务。

  全面提高要素生产率,需要推动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要素的合理流动,进一步提高其配置质量。理论分析和实际经验都表明,那些效率低的行业、地区和企业,通常都存在要素流动不畅的问题,或者流动不了,或者流动不足。低效的要素出不去,高效的要素进不来,长此以往,落入了低效率困境,且难以摆脱。其原因主要还是体制机制和政策问题,如行政性垄断、准入限制不当、市场主体地位不平等、企业体制僵化、要素市场发育滞后等。据有关研究,中国不同行业、企业、所有制之间的生产率差距相当明显,通过要素流动和优化配置提高效率的潜力很大。强调培育发展新动力、提高要素生产率,首先要关注已有的增长领域,在老领域中挖掘新动力。例如,在石油天然气、电力、铁路、通信等存在行政性垄断的领域,通过放宽准入、鼓励竞争,将会有效降低成本,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同时也将带来可观的投资机会。

  培育新的发展动力,更多地要着眼于新领域,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产业转型升级、新技术的创新和推广,将可能催生某些新产业,但从大的方面看,出现类似房地产、钢铁、汽车等能够带动经济增长上大台阶的支柱性产业的可能性较小。新常态下,新增长点将主要以新技术、新机制、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等形态出现,如“互联网+”、绿色发展、机器替代人工等。它们通常影响到大多数乃至所有行业,是“覆盖式”的;其特征主要不是外延式扩张,而是内涵式地提高效率。以“互联网+”为例,近年来在零售环节发展很快,通过降低成本、扩大消费选择范围、改进产品和服务质量等,表现出多方面优势,已经成为增长最快的领域之一。从发展前景看,如果说网购是“序幕”,互联网与生产过程的深度融合将可能成为“重头戏”。“互联网+”已经成为当前创新创业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同时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市场和有竞争力的产业配套条件,还面临着产业大规模洗牌重组的机遇,完全有可能在这个领域涌现出一批世界级的技术、产品、商业模式和大企业,进而实现具备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

  二、调整需求结构,更好发挥消费、投资、出口的协调拉动作用

  文章分析,中国经济以往的高增长得以持续,从需求角度看,主要是依托高投资。近些年,随着增长速度放缓,需求结构发生了具有转折意义的重大变化。2015年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58.4%,比上年同期提高9.3个百分点。出口增速由过去20%以上降到两位数以下,贸易顺差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也相应下降。中国经济已经转变为更多依靠消费和内需带动的经济。在这种背景下,如何更好发挥消费、投资、出口的协调拉动作用,对稳需求、稳增长,在需求方面培育发展新动力,意义重大。

  消费在增长中的基础作用更为凸显。以往较长一个时期,中国消费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只是由于投资的增长速度更高,于是形成了消费比重偏低的现象。随着整体经济速度放缓,特别是投资的明显减速,消费增速也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放缓。在这种情况下,保持消费相对较高的增速,对稳需求尤为重要。在稳定传统基本需求的同时,要重点关注新的消费增长点。例如,在过去一些年,汽车、移动通讯设备等产品消费,占到居民消费增量的较大比重。在数量增长的同时,要着力提高消费质量,引导消费向智能、绿色、健康、安全方向转变。在产品消费逐步得到满足的基础上,增长的重点将转向服务消费,包括旅游、养老、休闲、体育、文化娱乐等领域的消费。应当保持和加强这些领域已经出现的增长加快势头,带动居民消费结构上一个大的台阶。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