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中国正在开启经济增长新动力

http://www.CRNTT.com   2016-02-15 07:47:03  


这次增长动力切换不能再沿用过往满足国内和国外市场需求的路径,而是要站在全球化竞争中优化中国经济结构,在中国经济新常态下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和结构更合理阶段的转换。
  中评社北京2月15日电/新年伊始,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15年中国经济的全年成绩单。2015年全年GDP总额达到67.67万亿,增长6.9%,人均GDP超过4.9万元,服务业GDP占比超过50%达到50.5%。

  中国网发表综合开发研究院博士周军民文章表示,虽然GDP增速较低,但仍然属于改革以来的增长史中的中速增长和全球范围内的高增长,仍然在国家宏观经济调控增长目标范围内,仍然超额完成了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确定的55.8万亿GDP总额和47%服务业占比的终期目标。按增加值粗略估计,2015年中国人均创造的经济产值已超过20万元,这还是扣除了中间产出的产值。可见,2015年的中国经济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一、中国经济“软着陆”,为新增长动力“空中加油”

  文章认为,中国经济整体增长速度的降低,是中国政府主动作为的结果,意在去产能、去债务和调结构,实现经济增长的“软着陆”,为“双创”驱动经济增长模式腾出空间。从“十一五”中期至今,从宏观经济形势上看,中国经济基本完成了自2007年经济过快增长和对2009-10年为应对世界金融危机采取刺激政策导致经济过热所进行的调整。期间GDP的增长速度已经从2007年的14.2%、2010年的10.3%,逐步回落至“十二五”中期的7.7%,及“十二五”末期7%左右的增速。1992年至1998年中国经济实现过一次“软着陆”,中国政府已具有驾驭宏观经济“软着陆”的经验。与92年GDP仅2.7万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07年GDP已达26.8万亿,相当于92年的10倍。因此,此轮“软着陆”是大体量的着陆,需要形成较长的着陆缓冲带。

  可以肯定,中国宏观经济将在这个水平上成功实现“软着陆”,“十三五”期间经济增长速度将会稳定在7-8%的合理区间内,不会出现乔治•索罗斯所言的不可避免的“硬着陆”。中国经济在面临重大国际金融危机之后较为不利和不确定的国际形势下基本实现“软着陆”,同时为下一阶段的增长动力蓄势、加油,是中国宏观经济管理的一个重要成就。

二、增长动力再切换,新增长动力要管五十年乃至更长时间

  文章介绍,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形成了三轮鲜明的经济增长动力转换。改革开放国策出台后,中国经济形成了一轮制度放松引致的快速增长,一直持续到1990年代。这一阶段民营企业和乡镇企业为满足中国经济需求形成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民营经济迅速进入国际市场,中国经济增长引擎切换为进出口贸易。这两轮增长,简言之就是中国经济主体满足国内和国际市场需求的两个阶段,同时为中国和世界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

  本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伊始,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十八大报告提出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这是第三次切换增长引擎的必然要求。这次增长动力切换不能再沿用过往满足国内和国外市场需求的路径,而是要站在全球化竞争中优化中国经济结构,在中国经济新常态下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和结构更合理阶段的转换,形成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模式才能实现“两个一百年”的目标。不可否认,我们也需要在这个过程中一揽子解决之前三十年发展中积累的一些问题,因此,我们需要有更强的领导、更坚定的信心和更强的创造力切换增长动力。

  三、新兴产业,已成为增长新动力

  文章分析,当前的过剩产能主要集中钢铁、煤炭、水泥、有色和船舶等行业,并且集中在少数城市或地区,撇开过剩产能行业,中国新兴产业欣欣向荣,新兴产业、新型业态、新的商业模式呈蓬勃发展之势。我们在全国的调研发现,一方面要坚决去产能,另一方面要坚决发展新兴行业,尤其是高技术产业和新兴服务业。例如,中西部地区的电子信息业都还刚刚起步,远未形成产业体系,还需要提质增效进入高端化发展阶段。2015年,中国高铁技术继续向国外输出;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0.2%,比规模以上工业快4.1个百分点。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增长12.7%,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增长26.2%。新能源汽车生产增长1.6倍,工业机器人增长42%。全年中国服务业保持较快增长,服务业成为驱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全年服务业税收占比54.8%,服务业税收的增量占整个税收增量达80%,其中与互联网相关服务业的税收增长19%。

  又如,上海、深圳等沿海的一批新兴战略性产业增长速度都比较快。没有这些过剩产能羁绊的深圳,全年GDP增速超过全国约2个百分点;全社会研发投入加大,占GDP比重进一步提升,达到4.05%,比肩发达国家,总量实现5年翻番;前三季度,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增加值增长16%,占GDP的比重提升到39.6%。深圳过去十年的“腾笼换鸟”实现华丽转身的经验表明,只要主动转型升级,坚持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全社会重视技术创新就能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模式。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