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夯实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础

http://www.CRNTT.com   2016-05-16 07:48:04  


从整体上看,中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的基本特质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
  中评社北京5月16日电/当前,中国进入了经济发展新常态,这是中国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进的必经过程,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并没有变。但受国内外各种因素影响,中国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经济增长速度逐步放缓,经济转型升级的挑战不断凸显,一些领域困难和风险渐次加大。“十三五”时期,我们要取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胜利,加快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迈进,必须咬紧牙关,下决心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有所突破,进一步夯实中国经济长期持续向好的基础。

  一、经济呈现四个“中高” ,运行处在合理区间

  《红旗文稿》发表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主任张占斌文章表示,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当前中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但国民经济运行总体稳中向好、稳中有进、变中有新、变中有突破。特别是经济在波动中保持平稳增长的同时,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经济质量不断提升,经济发展亮点纷呈,经济向好态势基本稳固,呈现出四个“中高”的鲜明特征。

  1。经济增长缓中趋稳,保持中高速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按可比价格计算,2016年一季度GDP总量为15.85万亿元,同比增长6.7%,同比增长幅度下降了一个百分点,但仍然在年初预计的6.5—7%目标范围内,这样的增速在世界各国中仍然名列前茅。以经济增长6.7%相应的不变价增加值而言,一季度GDP增量达到9851亿元。另外,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8%,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名义增长10.7%,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增长2.1%,国民经济的各项总需求指标皆在“上限”“下限”的合理区间内,经济增长正稳步过渡到新的中高速平台。这样的增长速度,在低迷的全球经济中仍然是亮点,为全球经济增长做出了突出贡献,国际社会是看得到的。国际上有人出于种种目的,“唱衰”中国,我们不必太在意,要奋发图强,努力把自己的事情办好。

  2。经济结构优化升级,迈向中高端水平。破土而出的新经济蒸蒸日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激发市场活力,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今年一季度,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6.9%,比上年同期提高2.0个百分点,高于第二产业19.4个百分点,稳居国内生产总值的“半壁江山”。同时,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快于一般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比重持续提升,一季度同比增长9.2%。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产业投资增速持续拉升,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等投资更是呈翻倍的爆发性增长态势。“中国制造2025”加快实施,三维(3D)打印、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的产业变革加快孕育,“互联网+”行动计划正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促进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水平。

  3。经济质量稳步提升,瞄准中高级方向。近年来,中国下决心淘汰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等落后产能,狠抓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构建生态文明新体制的进程加快。2015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5.6%。统计数据表明,2016年一季度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下降5.3%。化解产能过剩风险在加速,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等行业产能总量逐步向市场需求和环境承载力靠拢,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明显提升,行业平均负债率保持在风险可控范围内。国内企业部门的美元债务下降进程明显加速,企业购汇意愿上升,结汇意愿下降,表内贷款和债券融资高增长,控风险能力和经营质量增强。“双创”释放了生产力,去产能和稳就业同时发力,城镇新增就业稳步增加,失业率保持基本稳定。随着“双创”的引领,“互联网+”、分享经济等加速发展,就业的总量和质量正在实现“双提升”。

  4。城乡差距逐步缩小,跨入中高收入行列。2015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4%,快于经济增速。今年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619元,同比名义增长8.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5%。从2015年的年度数据来看,按照目前的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水平,中国的人均GDP已经达到8000美元左右,已跨入中高收入国家的新阶段。此外,一季度,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为3578元,同比增长9.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0%。城乡居民收入倍差为2.59,比上年同期缩小0.02,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在逐步缩小。数据表明,广大人民群众共享经济改革发展成果的进程在加快、程度在加深。

  上述四个“中高”表明,中国经济增长是有底气的,前进的方向是正确的。从整体上看,中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的基本特质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

  二、国内外环境错综复杂,困难与挑战仍然严峻

  文章认为,当前,国际经济仍存在很大的不平衡性、不确定性,制约国内经济稳定运行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和矛盾在凸显,需要直面对待。全球经济放缓,我们难以独善其身,也难以一枝独秀。

  1。世界经济复苏迟缓,总体趋势可能继续下行。世界经济总体上处于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的深度调整期,复苏动力依然不足,增长势头脆弱,前景很不明朗。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4月12日发布的报告预计,2016年世界经济增速为3.2%,低于三个月前所预计的3.4%,为近6年来的新低。有些预测机构甚至认为应该下调到3%以下。美国经济从金融危机恢复以来不温不火,近年在3%左右徘徊,货币调整面临着风险和不确定性。欧元经济区在2014年由负增长转为正增长,但一直低于2%的水平。德国和法国略好些,但也面临帮助欧洲其他国家的经济负担。欧元经济区短期内看不到复苏的曙光。日本经济长期乏力,深陷通货紧缩的泥潭。俄罗斯、巴西长期依赖能源,近年日子非常难过,经济增长下滑严重。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角度看,各种大宗商品价格在起伏波动中深度下跌,国际石油价格持续低迷;金属矿产品价格,从2011年时的高位下跌了一半左右。这些都表明,世界经济增长趋势仍在下行之中。

  2。国际金融危机尚未真正结束,存在危机重现的可能。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各种危机不断,2009年始发的欧洲债务危机到目前尚未结束,中间伴随着中东、北非国家的政局动荡和内乱,以及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暴跌、新兴市场经济体经济快速下行、汇率贬值等等。随着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的暴跌导致企业利润暴跌,资源和能源输出型国家的财政收入下降,居民收入下降,投资能力下降和需求下降。新兴市场经济体依靠扩张的货币政策,将带来新一轮全球货币的竞争性贬值,而这些国家对汇率干预能力的削弱,汇率、股市和其他金融资产价格未来数年依然存在继续暴跌的可能,存在引发新一轮国际金融危机的风险,可能使得中国面临不利的外部环境。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