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 
华人学者批判西方话语:中国面对一堵墙

http://www.CRNTT.com   2016-06-15 00:19:51  


以“西方话语:中国崛起的无形‘天花板’?”为主题的论坛昨日在北大北阁举行。(中评社 徐梦溪摄)
  中评社北京6月15日电(记者 徐梦溪)以“西方话语:中国崛起的无形‘天花板’?”为主题的论坛昨日在北大北阁举行。《国际政治中的知识、欲望与权力》作者潘成鑫现场分享该书中文版内容,多位国际政治大咖现场带来对书籍的新鲜解读,解读对西方话语和中国崛起的思考。

  潘成鑫是澳大利亚迪肯大学高级讲师,他在国外学习时发现,他所研究的西方文献是在建构人们对中国的想象和认识,这些话语成为“中国”的一部分,变成一堵墙、一个无形的天花板。他希望能够通过这本书,让那些中国观察者们意识到,他们是处于话语之中的,他们的观察有局限性,使其冷静的有批判性的反思自己。

  美国文博大学政治学教授、上海美国学会资深研究员于滨为本书中文版作序。他认为,本书对国际关系理论、政治学、社会心理学等多学科的研究都有影响。第一,书的研究跳出了“东方主义”的范式,相比于发泄和抗议,书籍开辟了不同的道路,用西方本身的理念把读者引入看似理性,实际是非理性、反革命的内容。

  第二,本书体现了西方的主流和非主流内容,有助于全面了解西方,真正跳脱出来。第三,本书不是反西方,而是用西方人懂得的、熟悉的方式,帮助他们认识自己。

  北京大学燕京学堂院长袁明提醒说,在面对西方话语这赌墙时,不应太受当前政治化的影响。西方对中国的了解是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西方世界构建中国故事也是一代一代奠基而成的,其中投入的人的思考、知识、智慧之多不亚于万里长城。

  “我们能否反弹琵琶?”她反思说,我们可以用更开阔的视野审视西方对中国的了解,用东方的意向反弹。

  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缉思表示,本书作者具有非常的勇气和胆量,对西方从知识体系的角度做出批判。中国有自己的知识和历史文化,需要大家一起来思考如何把墙削得薄一些。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