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 
中评智库:苏进强论王道文化是两岸关系活水

http://www.CRNTT.com   2017-01-24 00:12:49  


 
  透过选举制度,民主是人民参与政治,也是分享权力与政治资源的渠道,而政党轮替也已成为台湾民主的常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延续,亦为台湾人民最大的共识;遗憾的是,2016民进党蔡英文上台后,对攸关两岸互信的“九二共识”采取模糊的论述策略,导致两岸关系倒退,台海和平发展出现“冷和”、“冷对抗”的阴霾。

  “反国民党”与“反中”的辨证

  台湾这些年来所引以为傲,乃是以中华文化为主轴的多元社会与自由民主的活力,让台湾成为中华文化复兴的堡垒与接轨全球化的公民社会。但这些得来不易的“台湾价值”,却因蓝绿恶斗与政客操弄被扭曲为“只要我喜欢有什么不可以”的为所欲为,街头运动常成为民粹的政治动员,但依恃街头民粹而当选的政客,也必须面对民粹的需索与反噬,反而对社会发展与政局安定带来负面的影响。

  而在台湾政治发展的过程中,蓝绿阵营除公共政策与治理能力的竞争外,统、独意识型态不再成为呼群保义的竞选口号,但“国共合体”与“台湾主体”却渐渐成为蓝绿对立的文宣主轴。再加上2008以来两岸和平红利集中在以国民党高层政商关系为主的特定族群,阶级对立与世代正义的倾斜,马王斗争和“立法院”对服贸协议审议过程的粗鲁,在特定传媒与新媒体网路世代的渲染下,产生太阳花学运乃至“反中”社运。

  不过、这并不意谓“去中国化”或所谓“文化“台独”就能取代根深蒂固,已内化于社区基层、大街小巷常民生活中的中华文化。进一步言,“反中”其实是对国民党长期垄断政经资源的反扑,若简单化为“反中”其实既不现实也不准确。

  台湾解严开放后,社会公民意识渐趋成熟,选民对各项选举的参与度、投票率平均已超过70%以上,政党对单一选区的大型选举,往往穷究一切可能已赢得胜利。拥有党产的国民党在地方多席次的选举,虽占资源上的优势,但也因而动辄被指责贿选或不公不义,再加上前述的“国共一体,利益共生”的不平衡,“反中”与“反国民党”相加相乘的政治动员,遂成为绿营吸纳选票的催化剂,2014年底的九合一及2016大选的胜利即不令人意外,但此一结果不仅不等同于大陆对台政策的成败,更不能简化为“反中”的胜利。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